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湖南省綏寧縣發現6處清代乾隆年間的烽火台遺址

湖南省綏寧縣發現6處清代乾隆年間的烽火台遺址

日期:2016/12/15 15:10:07      編輯:古代建築
   綏寧縣文物普查隊近日在該縣黃桑坪苗族鄉和樂安鋪苗族侗族鄉發現6處清代乾隆年間的烽火台(又稱煙墩)遺址。

    該縣文物部門考證,這6處烽火台遺址是清朝政府於乾隆五年(1740年)鎮壓綏寧苗民起義領袖粟賢宇為首的湘桂邊界農民起義後,整修和增建的烽火台。這些烽火台的主要作用是在邊遠山區快速傳遞軍事情報,形成軍情傳遞網絡和報警系統。當時,清政府以黃桑營為中心,分別向東、南、西、北四面開辟了傳遞軍情的烽火台線路,沿古驿道直達縣域邊境。

    至今,多數烽火台還留有殘體或遺址,其中保存較完好者有2處。一處是煙界烽火台遺址,位於黃桑坪苗族鄉界溪村西面煙堂界半山腰上,呈方柱體,每邊長1.5米,中空,青磚砌牆,石塊鋪底,殘高1.7米,尚有煙孔和煙道。另一處是天堂界烽火台遺址,位於樂安鋪苗族侗族鄉天堂村天堂界山頂,3個台址相連均為青磚砌築,外方內圓,殘高2米,寬1.5米,已倒塌,周圍堆積了大量碎磚塊。距烽火台約10米處,是縱橫交錯的戰壕遺址。據當地老人回憶,該戰壕是紅軍長征路過此地時修築的工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