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100件文物來講述歷史,通過一部書了解世界史,由大英博物館和BBC聯合打造的《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一書在全球極具影響力。近日,《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簡體中文版由新經典文化引進推出。
通過文物來講述歷史
《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一套三本,由大英博物館和英國國家廣播電台(BBC)聯合打造。該書的成書過程曾被稱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由大英博物館館長尼爾·麥格雷戈親自撰寫,動員100多名館員、400多名專家,編撰時間長達4年。
區別於其他歷史書籍的書寫形式,《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通過文物來講述歷史”,從進化史、文明史的角度看人類發展的進程和人類文明的未來走向。從大英博物館800萬件館藏中精選了100件最具代表性的藏品,其中包括讀者們熟悉的埃及的木乃伊、瑪雅玉米神像、莫爾德黃金披肩、拉吉浮雕、阿拉伯銅手、婆羅浮屠佛陀頭像、中國的青花瓷、石器時代的工具、俄羅斯革命瓷盤等。
這部有趣的世界史用具體文物作為支撐世界歷史的基點,結合歷史背景,對這些藏品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介紹,並力圖還原隱藏在其後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
所選藏品盡量來自不同地區
本書很少涉及眾所周知的事件、戰役或日期,如羅馬帝國的建立、歐洲文藝復興、拿破侖戰爭等,這些歷史上標志性事件並非本書的重點,但它們會通過一件件藏品被表現或反映出來。例如羅塞塔石碑是英國與拿破侖治下的法國進行艱苦斗爭的記錄,美國獨立戰爭在書中通過一張美洲土著所繪制的鹿皮地圖這一獨特視角展開。
《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特別強調了“所選藏品應盡可能公平地來自全球不同地區”,它所講述的不是“一部文明”,而是“有同有異、始終互動的世界多種文明的演變史”,力圖呈現一部整個世界都參與其中的歷史。
當然,這麼做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寫一部不再是由征服者書寫的歷史,而是一部更加公正、更加全面、更加真實的歷史。”尼爾·麥格雷戈強調。“人類史是一部發明與創新史,用文獻來還原歷史有相當大的局限性,然而通過藏品,不僅文字發明以前的遠古先祖可以通過自己制造的工具講述自己的故事,一些歷史上被淹沒的弱小民族也有機會通過藏品發出自己的聲音。”
值得一提的是,《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一書中還有不少“中國元素”,該書中的100件藏品中有10件中國藏品———中國西周康侯簋,中國銅鐘,漢代的漆杯,女史箴圖,傳絲公主畫板,唐代墓葬俑,元代的大衛對瓶,明代的紙幣,清代的玉璧以及現代的太陽能燈具。這10件藏品在時間軸上的分布非常均勻,由此也可窺見中華文明的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