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陝西省文物局與西安地鐵部門座談文物保護

陝西省文物局與西安地鐵部門座談文物保護

日期:2016/12/14 9:46:08      編輯:古代建築史
    5月23日,西安市政府咨詢員、西安地鐵指揮部副總指揮喬征帶領指揮部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工程技術人員,到陝西省文物局與局領導和相關部門就西安地鐵未來建設中的文物保護工作進行座談。省文物局局長趙榮與喬征就規劃中地鐵建設的文物保護方案論證、地下地面文物保護事宜進行商定。
    作為建築高校畢業、從建築專業走向古城西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城市規劃、文化遺產保護部門領導和市上領導崗位的喬征,曾對西安古城風貌和文化遺產保護嘔心瀝血,做出過巨大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對西安文化遺產保護有著濃厚的感情。喬征在座談時向省文物局介紹了西安首條建成的地鐵二號線和即將竣工的地鐵一號線中文物保護取得的成效,並介紹了三、四、五、六號地鐵線的規劃設計和文物保護方案制定情況,對目前地鐵建設中文物保護亟待解決的問題提出了初步的協商意見。
    趙榮首先感謝喬征在西安古都風貌和地下地面文物保護工作中的突出貢獻,特別是喬征和西安地鐵部門在地鐵一至六號線路的規劃建設中主動保護文物,把保護文物、文物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他說,由於西安地鐵部門在建設中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地鐵二號線正式運行後的檢測數據證明,地鐵穿行的古城牆、鐘樓等地面古建築沒有受到震動等外力影響,為後期地鐵建設提供了文物保護經驗和范例。趙榮表示,省文物局將繼續在西安地鐵建設中做好服務保障和文物保護業務指導工作,積極協調國家文物局和相關單位組織專家做好地鐵建設文物保護方案評審工作,努力做到既保護文物又為西安城市建設發展提供服務,推動地鐵建設成果為群眾出行帶來更加快捷方便的條件。
    西安地鐵在線網規劃時首先考慮避開重要遺址和古建築,確保遺址的完整性和不影響歷史文化名城風貌;線路設計時委托文物部門對沿線進行文物調研和普探,了解線路中的文物分布情況,盡量遠離鐘樓基座和城牆變形敏感區,並對重點古建築制定施工沉降和震動標准;還針對文物勘探可能遺漏區建立了保護預案,邀請文物部門派專業人員進駐建設工地,並對後期地鐵運行制定了相關的技術措施加強文物保護的監控力度。
    按照國務院批准的《西安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西安市共建設6條地鐵線路,總長251.8公裡,多數線路將穿越古城區的城牆等古建築及郊外的重要遺址。僅西安地鐵一、二號線路便經過古遺址34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為確保重點文物建築的安全,省、西安市文物局和地鐵部門先後完成了多項文物保護方案和研究成果,運用數值模擬分析等手段科學合理地確定古建築沉降標准,這些研究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和國內領先水平。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