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鄒振岳故居
日期:2016/12/14 18:47:28   編輯:古代建築史 在張店,一提起鄒振岳,相信年過半百的老人都會記憶猶新,因為在他們年幼時,長輩會以鄒振岳的故事來激勵他們進步。2月17日上午,記者走進了已經有百年歷史的鄒振岳故居,雖然有些冷清、有些破舊,但仍能感受到其中的歷史底蘊和文化氣息。據了解,鄒振岳故居的保護、修繕工作將在近期展開,將來要做名副其實的“育人基地”。
一代文豪——鄒振岳
2月17日10:00許,記者來到了張店區沣水鎮昌城村,見到了鄒大祯老人,雖然已經年過七旬,但鄒老的精神狀態很好,也非常健談。從鄒老家到鄒振岳故居有三百多米的距離,同屬昌城村,鄒老從小在鄒振岳故居附近長大,對鄒振岳故居非常了解。
在路上,據鄒老介紹,鄒振岳,字岱東,出生於張店區沣水鎮昌城村。同治二年(1863)進士。歷官揚州知州、宣化知府、天津知府。少穎悟,喜讀書,肄業於濟南泺源書院。清同冶元年舉於鄉,二年癸亥入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家鄉一帶皆稱鄒翰林。
“在翰林院時,有個故事,老人經常給我們講。”一年,鄒被派往江浙一帶巡視學政。自古以來,江浙一帶輩有才子,文風頗盛。清朝年間,朝廷許多重要的官吏出自江浙。特別是來該地區上任的文官,沒有幾份真才實學難當其任。鄒振岳雖然不是到當地任職,但是,受朝廷委派來巡視教育,那也非同小可。可偏偏當地官員聽說派一山東人尋視江南學政,未免有輕慢之意,想出幾多招數以試其能。一天,他們陪鄒振岳乘船穿水緩緩而行,只見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有一魚翁持篙擊打躍出水面的飛魚。地方官員即興賦詩:萬頃碧波立魚叟,綠水皓發何風流;竹篙作筆任潇灑,銀光粼粼飛紅綢(一種魚)。船上陪同人員擊掌叫好,乘機說到;久聞鄒大人素有才名,請指教。鄒振月微微一笑,隨口吟來:手執長篙杖激流,高聲喝斷吳江秋。一條玉帶分再合,萬斛明珠散復收。
眾人聽罷,無不為他氣勢磅礴的詩句所震撼。鄒振岳到某地後,要巡視學館。當地教谕率諸多學子迎接,大門外還聚集了許多看熱鬧的民眾。只見學館門上貼著一副大紅對聯。上聯是;“咱江南,多詩多畫多才子”,下聯卻空著。鄒振岳知是有意發難。健步向前,提筆寫道;“俺山東,一山一水一聖人。”自此對鄒振岳另眼相看,謙恭有加。
故居原貌保存,周圍略顯冷清
說著,大家來到了鄒振岳故居門前,周圍略顯破舊、滄桑。走進故居,雖然歷經百年的風雨滄桑,多次戰爭洗禮和政治運動的摧殘,鄒家大院仍然保存了基本的原貌和建築結構。
大院為南北軸向,三進門的三套四合院,占地20多畝。大院的建築幽雅莊重,美觀堅固,有著非常強烈的民族特色。灰色古樸的牆體建築看出當年的輝煌與繁榮,門樓一角精美細致的石雕更是讓人感到震撼。
大院的整座建築框架為相互貫通,又相對獨立的三套四合院。每套四合院為進院廳堂,左右廂房和南北朝向的主房。其房屋多采用雕琢精細的大方石砌牆基,大青磚磊牆,四梁八柱做房架,木椽黃板做屋頂,其門窗寬大厚重,窗棂多采用優質木豎棂或方棂,有的木結構上雕飾精靈圖案,房頂一律精細黑瓦。許多石雕精美異常,充滿清代文化特征。
“其實,動蕩年代,大院遭受了很大的破壞,”鄒老惋惜的說,他小的時候,鄒振岳故居的占地面積很大,附近還有花園,但是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後人的破壞,目前的鄒振岳故居僅保留了基本的原貌。
教育後人意義大
“才優,守潔,振奮,有為,育土,愛民,均能出以實心。”這是當時朝廷、百姓對鄒振岳的評價。在采訪中,許多昌城村的居民告訴記者,自從村裡出了鄒振岳這樣的大才子後,村裡的文化底蘊、學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文化味也越來越濃。在這100多年的歷史中,鄒振岳已經成為村民的驕傲,也成為村民教育後人的榜樣。村民表示,希望相關部門能將鄒振岳故居修建好,不但作為昌城村、沣水鎮的教育基地,也要成為張店、淄博的教育名片。
下午,記者就此事咨詢了張店區文物管理局,一位負責人表示,鄒振岳故居是張店區為數極少、保存相對完整的一處清代古建築,現為市級首批優秀古建築,也被列入淄博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淄博市古建築近現代優秀建築和紀念性建築。下一步,他們還將加強管理,讓鄒振岳故居成為名符其實的“教育基地”。
推薦閱讀:
家居生活中的風水克星有哪些
16種臥室風水保美好婚姻
“7501”瓷的存世量及市場價值
打著保護旗號拆除文物建築是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