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中國最美的古村落”如何應對“現代誘惑”

“中國最美的古村落”如何應對“現代誘惑”

日期:2016/12/16 18:44:09      編輯:古代建築
核心提示 

    黎平縣肇興鄉,有“中國最美的古村落”的美譽。 
    肇興古樸的村落,村民古老的勞作方式,以其原生態形式吸引著大批國內外游客的前往參觀。據統計,每年抵達肇興的游客多達10余萬人次,其中包括人類學家和大量國外游客。 
    與國內其他大多數古村古鎮一樣,肇興也面臨著發展與保護的兩難抉擇。有人說,肇興的發展應該慢些,因為太快會讓這個村寨失去其質樸本質;也有人說,肇興的發展應該快些,因為太慢會阻礙當地經濟的發展,會限制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是快?是慢?這是肇興的問題。 

真實肇興 

    2007年12月的一個夜晚,肇興月朗星稀,禮、義、仁、智、信五座鼓樓,隱約可見。當夜的肇興,沒有酒肆喧囂,沒有人聲鼎沸。村民說,如果是在夏天,四處都是蛙叫蟲鳴。 
    著名的文化學者余秋雨曾造訪肇興,在夜幕中的鼓樓下,他感慨道:“這裡的夜晚,太像夜晚了。”對於長期生活在都市的人來說,個中意味不言而喻。他還曾寫下了《肇興,也許是歸程》的美文。 
    清晨,游客被一陣陣有節奏的“咚咚”聲喚醒,下樓覓去,竟是侗家婦女在門邊一米見方的石板上,用木棰捶打侗布,她們的面前,便是一條從村寨中穿行而過的小溪。侗家婦女在清澈的溪水中把侗布清洗之後,隨手晾曬到自家的騎樓下面。遠處,侗家男子或趕牛上山,或下田鋤地。 
    當日,有一對侗家男女正在鼓樓裡辦喜事,五顏六色的侗家糯米飯碼放在一邊,一頭大肥豬上貼著“喜”字,正嗷嗷作叫,引得風雨橋裡嬉戲的侗家人哈哈大笑。 
    “這不是表演。這是肇興最真實的生活。”一名在肇興住了不少時日的游客說,與國內其他地方不同,肇興展現了最質樸的生活,最實在的生活,沒有一絲虛假。 

令人擔憂的“熱” 

    在肇興,幾名來自法國和日本的游客說,當地人一家三代住在一幢干欄式木樓裡,一起吃飯,一起收割稻子,他們親密無間的家庭關系,讓游客著迷。因為在國外,過分強調子女獨立,在肇興處處可見的天倫之樂,在國外就難以看到。 
    自己的生活方式被外界青睐,但侗家人也有自己的苦衷——他們希望得到現代化的生活,希望生活質量再提高一些。據當地幾家商鋪經營者說,2006年一間40平方米左右的門面租金為2000元/年,2007年則達到10000元/年。看到利潤成倍增長,當地一些人家也想把自己的干欄式木樓拆了建商鋪或旅館,因為比起種地、栽樹,收入明顯來得快,來得多。 
    一位陸姓村民說,傳統的侗寨干欄式建築,一樓大多是用來養牲畜的。而現在的肇興,大多數人家都把一樓改作了門面店鋪。該村民說:“這比養幾頭大肥豬還要掙錢”。 
    木樓的改變,只是肇興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更多的現代化元素正一點一滴地滲透到肇興的生活中。 
    “當地人應該得到更文明的生活,但現在發展得太快了。”一名法國游客在肇興住了一周之後,離開之際深情地抱著當地的一名村民說,他希望肇興的發展“慢些,慢些,再慢些”。當時這名游客說,肇興恐怕抵擋不住外界商業經濟的誘惑,肇興可能會很快失去原有的寧靜和質樸。 
    “這名游客說得沒錯,肇興這幾年的發展,是快了很多。”一位村民說,幾年前肇興還不為外界所知,現在全世界都知道了這個地方,全世界的游客都往肇興趕。 

令人思考的“冷” 

    肇興的發展真的很快嗎?當地一名導游的辭職,則讓人們看到了另一種現象。 
    2007年12月中旬,這名王姓導游從一家旅游公司辭職,他說:“苦我不怕,但是我害怕寂寞。”王所說的寂寞,就是肇興的寂寞。到肇興之前,公司曾許以豐厚報酬,英語過了專業8級的他,也曾信誓旦旦要在肇興做一名出色的導游。但是,他沒有呆上一個月。 
    肇興的夜,是寧靜的,但對一些人來說是冷清的。肇興街上,有3家酒吧和一家網吧,其中一家叫聚古樓的酒吧,由一名叫弗朗克的比利時人開設。起初,喜歡寧靜的弗朗克還想買下整幢干欄式建築,但因肇興建築屬重點文物而告吹。隨後,弗朗克以每年1.5萬元的租金租了一棟樓,他一口氣租了20年。 
    “這裡不像雲南麗江,不像湖南鳳凰,這裡太安靜了。”弗朗克說,麗江、鳳凰都很喧囂,很熱鬧,很有商業化,對導游和其他從事商業的人來說,那意味著金錢和事業。可在肇興,靜靜地品酒和輕言細語則是夜的全部,從這個意義上說,留不住喜歡喧囂的游客,留不住導游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留不住人的事情,同樣也發生在當地一個賓館。該賓館為了滿足境外游客的需求,專門購置了烤面包的爐子,以及做西餐的廚具。但是,從2004年起,該賓館的廚師先後走了幾撥人,他們離開的理由幾乎相同:寂寞難耐。 

如何破題 

    怎樣才能在發展與保護中和諧前行?這個問題擺在了許多人的案頭上。 
    黎平縣政府的肖副縣長說,2005年和2007年,肇興的一些人家在改建房屋時,曾把木質建築改建為磚房,貼上白磚瓷瓦,政府工作人員聞訊後,經無數次的勸說,才讓當地人接受了修建傳統建築的觀念。 
    此外,黎平縣相關部門投資1000萬元把肇興原有的過境公路改道,改道後的公路從下香洞至堂安,大約要繞行17公裡。同時,縣裡在做規劃時,在距離肇興1.3公裡的地方,辟出專門的土地,修建星級賓館等生活服務區,要經商、要娛樂的就在這個服務區進行,避免過於現代而影響肇興的原生態風貌。 
    “這樣一來,肇興就能夠盡可能地避開外界的干擾。”肖副縣長說,按照以上初步規劃的想法,肇興可在2008年10月以前實現售賣門票,門票收入將用於補貼村民。 “當然,收益和付出,是應該對等的。”肖副縣長解釋,村民得到補貼後,由村長和寨老按照村民在一年中是否維持穿侗衣、捶侗布、唱侗歌等肇興侗家的生存符號為考核依據,來分發補貼。 
    種種措施,目前正在肇興推行。 
    一名游客說,如何發展,不只是快與慢的沖突,它更是變和不變的思考。    記者 田堅 
摘自:《貴陽晚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