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古城牆保護及考古步入法制化軌道
日期:2016/12/14 9:46:58   編輯:古代建築史長沙古城牆部分遺址遷移工程已完成。施工人員正在對保留的20米古城牆周邊“旋挖樁”澆注混凝土。
日前,長沙市開福區文物行政部門依照《文物保護法》,公布長沙潮宗街古城牆遺址為不可移動文物,同時,在長沙市文物行政部門指導下制定了《長沙潮宗街古城牆遺址保護方案》。古城牆保護及相關考古工作,正嚴格依照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緊張有序地展開。
記者在現場看到,古城牆遷移保護工程已經完成,原址保留的20米古城牆已打好防護圍擋。圍繞20米古城牆的136個旋挖樁正在澆注混凝土。隨著相關建設項目的推進,古城牆遺址將建成博物館,屆時將揭開其神秘的面紗,向市民免費開放。
自去年11月古城牆被發現後,湖南省和長沙市政府及有關部門高度重視,依照文物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先後多次組織召開專題保護會議和專家論證會。多數專家認為,古城牆是長沙城市發展的歷史地標,雖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但藝術價值並不突出。選擇保存狀況最好、遺址現象最為豐富、文化地層最為清晰的20米古城牆作地標保護是適宜可行的。在此基礎上,今年2月23日,湖南省文物局組織省內外相關領域專家進行了系統綜合論證,最終確定了原址保護(20米古城牆)與遷移保護(采用整體切割遷移)相結合的方案。
依照不可移動文物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的《長沙潮宗街古城牆遺址保護方案》規定,原址保留的古城牆遺址處將建成面積約700平方米古城牆博物館。該館呈長方形回廊結構,正中位置的古城牆遺址為玻璃防護罩密閉保護,四周回廊及牆壁展示長沙古城牆歷史、遺址出土器物等,整個展示將以平面、立體、多媒體等多種方式讓觀眾多維度了解古城長沙和古城牆構造情況。其余古城牆遷移部分將在省、市博物館作保護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