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千年古鎮濯水重現昔日繁華

千年古鎮濯水重現昔日繁華

日期:2016/12/14 9:49:55      編輯:古代建築史

  “漁歌正唱蓬江韻,兩閣三宮古色香;橋上笠翁皆醉倒,欣然夜景當蘇杭!”形象地描繪了濯水古鎮所蘊藏的無窮魅力,向人們展示出了一幅如詩的畫卷。


濯水古鎮美景

濯水古鎮美景

 

濯水古鎮街景

濯水古鎮街景

 

  濯水古鎮位於黔江東南角,距黔江主城26公裡,渝懷鐵路、渝湘高速公路、319國道公路都從這裡交匯穿過,交通極為便利。

  柔媚的阿蓬江、娟秀的蒲花河交匯之處風情萬千;渝懷鐵路、渝湘高速公路、319國道,或巨龍翻騰、或玉帶蜿蜒;穿境而過的阿蓬江自古與烏江、酉水一起構成連通三峽和江漢平原的重要通道,直通湖南洞庭湖。古鎮歷經百年,見證了巴人的進退興衰,目睹過秦人的金戈鐵馬,也承繼著太多土家文化與思想的交匯。如今,吊腳群樓之中商賈雲集,再現了古鎮的輝煌;而目之所及的每一株古樹、一束老籐、一段殘垣、一眼深井,都記錄著一個美麗的傳說,腳下的每一塊青石板,也刻滿了見證百年風雨的滄桑。

  濯水古鎮主街道由青石板鋪就,長約400多米,寬2至3.5米不等。街道兩旁的民居一間緊挨一間,把街道擠得像條小巷。這些民居均為木質結構,都是雕梁畫棟、窗棂嵌花,工藝精湛,造型別致。那些火磚砌建的畫有精美壁畫的封火牆,是古鎮厚重的文化底蘊,也是讓這個古鎮較為完整保存了下來的守護神。當年供奉李冰父子的禹王宮,文人聚會的文昌閣,供奉孔孟老荀四子的四聖池,終日香火不斷的觀音閣,湖南、湖北人的會館萬壽宮和人們看戲、祭拜劉備、關羽、張飛的萬天宮等等,均是古鎮最有特色的建築,也是濯水人的驕傲。而這些讓濯水人引為自豪的建築,均已被毀,上千的供奉菩薩和塑像未能幸存一尊,人們只能從那些古牆和石門上,可以找到當年古鎮的盛景,和當年演戲時的盛況。

  現存最為完整的建築是古鎮靠河沿建的民居,也就是古鎮下街龐大的土家吊腳樓群。這些吊腳樓建在阿蓬江的河堤上,四五米高的河堤是用條石砌建的,經過了200多年的河水沖打,那些條石河堤沒有一點傾斜,在河堤下看,那些吊腳樓就像聳立在雲空中一樣。站在吊腳樓上遠望,阿蓬江煙波浩蕩,遠山連綿起伏,心裡便有了幾分把酒臨風,心曠神怡的感覺。

 

俯瞰濯水古鎮

俯瞰濯水古鎮

 

濯水古鎮風景

濯水古鎮風景

 

  作為土家族聚居地,濯水古鎮完好地保留了土家族的傳統文化。土家族人幾千年來形成的獨特的生活方式、社會習俗,無論在婚喪嫁娶、文娛游戲、鬼神觀念、崇拜禁忌、歲時節令等各個領域都保留了原始而淳樸的民俗風情。

  濯水人擅長歌舞,其山歌、哭嫁歌、木葉情歌等皆是即興創作,出口成章,且構思精巧,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而旋律輕快、動作原始質樸的擺手舞、花燈舞更是給人爽心悅目的感受。無論是後河古戲,還是濯水的土家蠟染、西蘭卡普、民間繪畫、手工藝品,樣樣都反映出濃郁的民族特色。阿蓬江,龍舟競渡,畫舫迎客;吊腳樓風姿綽約,姿態萬千;古老的後河古劇品味古樸,獨具傳統韻味。而古鎮特色小吃:豆花、豆腐腦、豆腐干、綠豆粉,以及“酥食兒”、“甜粑”、“團子粑”、“印頭粑”、“沖沖糕”、“油鼓兒”等更是讓人垂涎欲滴。

    重現昔日繁華

  濯水初稱“白鶴壩”,元明之際屬酉陽土司轄地。重要的商業地理位置,使濯水自古以來便成為重要的驿站和商埠,自清代後期起,該地便已成為川東南驿道、商道、鹽道的必經之路。民國二十四年,人稱濯水為“濯河壩”。此時,此地已商賈雲集、店鋪鱗次栉比。商貿的日益發達,迅速促進了當地與外界的物資交流,創造了最為繁榮昌盛的歷史,甚至已居於同時期的黔江縣城之上,與酉陽龍潭、龔灘合稱“酉陽三大名鎮”。

  “茂生園”、“宜賓棧”、“光順號”、“同順治”等商號與多個染房、釀房、刺繡坊等手工業作坊的存在,吸引了上海、寧波、廈門、廣州、南京、武漢等地的客商。山外的風琴、口琴、自鳴鐘、汽燈、手搖留聲機等洋貨被他們帶到了濯水,轉而將濯水的蠶絲、桐油、茶、漆等產品遠銷山外。清末,甚至還有日本人來此經商,把“光順號”的生漆和“同順治”的藥材遠銷日本,演繹了中日民間貿易的傳奇。那些年,古鎮商號遍布,熱鬧非凡。臨江而建的吊腳樓群中人聲鼎沸,那些匆忙來往的人們操著不同的方言,不停地在碼頭上匯聚、分散。碼頭上,商人指揮著搬運。三五成群的水手在石板路上緩緩走過,隨便閃進街邊敞門的一個茶館裡,精瘦的茶博士拉出古色古香的太師椅,為他們砌上一碗香濃的老鷹茶。戲台上演繹著精彩絕倫的戲曲,戲台下坐滿了全神貫注的聽眾。透過雕花的窗欄,遠空中掛著道若隱若現的虹彩。

  1956年後,由於種種原因,古鎮的商貿逐漸萎縮,曾經居於此地或路過此地的他鄉過客,未留下只言片語便匆匆踏上歸途,喧囂了100余年的商貿重鎮,幾乎只在瞬間便歸於無聲的平靜。當這座蘊涵著無限魅力和故事的古鎮被接踵而至的災難摧殘後,古鎮變得滄桑、淒涼;唯有厚重的文化與久遠的故事依舊被當地居民記載著、流傳著。100余年的輝煌歷史,如過眼雲煙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昔日的達官顯貴、商賈行人,也都已隨著時間的逝去而被人淡忘。唯有那條記錄著千千萬萬腳印的古石板道,還靜靜地躺在那裡,見證著這裡曾經的喧囂與繁華。

  歷史,為濯水古鎮增添了迷人的典故和神秘的傳說,也為它留下了眾多的文化古跡和鄉土文化遺產。如今伫立在古鎮青石板道上,不覺便有時光倒流之感。面對這座被百年歷史熏陶的古鎮,總是心生遺憾,又遐想聯翩。貴陽1月3日電 記者林丹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