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賽古詩 東坡文化鬧儋州
日期:2016/12/14 9:40:08   編輯:古代建築史
姐妹倆分獲一等獎和三等獎
儋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蒲永朝與一等獎獲得者曾秀芳合影
海口訊 “我本儋耳民,寄生西蜀州。”“鴂舌尚可學,化為黎母民。”8日上午,從中和古鎮東坡書院載酒堂傳出陣陣詩詞朗誦聲和悠揚的歌曲聲。由儋州市委宣傳部、省作家協會主辦,儋州市文體局、市文聯、中和鎮人民政府承辦,中國農業銀行儋州支行、海南省文化遺產研究會、儋州市東坡書院管理處、海南東坡畫院協辦,儋州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全程策劃執行的“首屆中和鎮東坡詩詞背誦擂台賽”決賽在這裡隆重舉行。
東坡書院賽古詩 中和古鎮有遺風
“我們把誦詩比賽決賽的地點選在中和鎮東坡書院——蘇東坡當年谪居之地、東坡當年賦詩教學之所載酒堂前,不僅是為了紀念東坡先生,更是為了讓當地人更好地傳播、弘揚東坡文化。”儋州市委宣傳部一位負責人告訴商報記者,蘇東坡垂老投荒,遠谪海南,在人事失意、政治處境和生活環境極其險惡的情況下,仍然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力和對生活的樂觀,居儋州3年,寫下了120多首脍炙人口的詩詞。蘇東坡以其絕世的文學才華、高尚的道德品質和人格魅力留名於世,成為近千年來世界人民最癡迷、最喜愛的文人之一。而儋州作為東坡晚年的住所,是難得的文化遺跡。他還說,近千年來,生活在這裡的父老鄉親對東坡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吟誦起東坡的詩詞自然有一種特殊的韻味和情愫。
男女老少齊上陣 三對姐妹獲大獎
據介紹,本次晉級決賽的學生組和成人組選手各有10人。他們中間有農民、教師、個體戶、大學生、中小學生,其中,還有三對姐妹花,她們是林喜珠和林喜結、曾秀英和曾秀芳、蘇麗花和蘇麗完,都獲得了很好成績。選手中年齡最大的近50歲,最小的僅10歲,盡管歲數相差懸殊,卻個個精通東坡詩詞。
“為增加競技難度,決賽設置了三個‘闖關’環節。”承辦方負責人盛雲介紹。
“能詩善歌、能寫會畫的中和鎮選手在第三關的表現最為出彩,選手王婧、張春林的歌舞表演《明月幾時有》、曾秀英、曾秀芳姐妹的《東坡詩詞課》、黃永正的自編歌曲《江城子》、鄭成本、蘇麗完、蘇麗花的歌樂書法《蝶戀花》等都演繹得情境交融,精彩紛呈,充分展現了中和鎮新一代東坡傳人對東坡文化獨到的理解,並賦予了新的傳承和發揚形式。”他說,經過激烈的角逐,最終蘇麗花獲得成人組一等獎;王婧、鄭卓峰獲二等獎;曾秀英、鄭本成、符衍婷獲三等獎。曾秀芬獲學生組一等獎,何博揚、黃永正獲二等獎,吳偉康、蘇麗完、林喜結獲三等獎。
書記市長坐鎮指導打造東坡名片
“5月大賽啟動現場,我們為中和的鄉親們發放了一萬冊《東坡詩詞選》,該書精選了125首東坡詩詞。”大賽一位負責人說,儋州市委書記張琦對本屆大賽十分重視,還為《東坡詩詞選》寫序,張書記希望“中和古鎮男女老少每天翻一翻,記一記,耳濡目染,了解蘇東坡,弘揚傳承東坡文化。”在決賽現場,儋州市政府副市長鄭鋼說:“蘇東坡以其絕世的文學才華、高尚的道德品質和人格魅力留名於世。東坡居儋州三年,在中和種下了詩歌因緣的種子。”
據介紹,近年來,儋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挖掘、弘揚東坡文化,並不斷豐富其內涵。舉辦東坡詩詞背誦擂台賽,是儋州市保護、傳承、發展東坡文化的一項重要舉措。日前,搶救性修復“中和古城”的工作也已緊鑼密鼓地展開。
大賽承辦方儋州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陽表示,類似的文化活動,明年還要舉辦。他希望大家以“東坡詩詞背誦大賽”為契機,吟東坡詩,寫東坡字,繪東坡畫,做文明人。
當日,儋州市政府副市長鄭鋼、省作家協會主席邢孔見、儋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蒲永朝、省作家協會秘書長梅國雲、儋州市中和鎮黨委書記謝偉、儋州市中和鎮鎮長李記、儋州市文體局副局長羅海南、儋州市文聯黨組成員董石寶、農行儋州分行副行長王小蘭、儋州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陽、儋州市中和鎮東坡書院管理處主任朱壯才出席了決賽活動。邢孔見、梅國雲及海南師范大學教授柴春華、儋州市文聯黨組成員董石寶、儋州市書協副主席方有坤擔任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