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揚中樹人堂的前世今生

揚中樹人堂的前世今生

日期:2016/12/14 18:48:00      編輯:古代建築史

樹人堂

    近日,江蘇省政府公布了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共188處,其中揚州市18處,揚州中學樹人堂位列其中。樹人堂是揚中的標志性建築,建成於1932年,內部設有校史陳列館,收藏了內容豐富的珍貴文物和校史資料,是江蘇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樹人堂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記者近日走進揚州中學,進行了一番了解。

    樹人堂1932年落成

    要說樹人堂,先要從揚州中學說起。揚州中學始於1902年創立的儀董學堂,不久學堂改名兩淮中學堂。1913年春,由合並後的淮揚合一中學改稱為江蘇省立第八中學。1927年,八中和五師合並為江蘇省立揚州中學。樹人堂,正是這一時期之後的產物。揚州中學退休老教師張铨介紹,樹人堂是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十月落成,當時號稱“蘇北第一高樓”。當時的校長周厚樞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教育人士,後來他在台灣去世後,蔣介石還曾親自為他作過文章。樹人堂,也正出自這位周校長治校的時代。

    先進科學館學生受益

    據介紹,當時樹人堂為當年師生所捐建,包括三個部分:大禮堂、科學館和標准高度台。大禮堂前科學館,理化生等實驗室均設在五層樓裡,實驗設備齊全及先進性在當時少有;而海拔標准高度台,是工科師生經過實地大地測量而建立的。標准高度台不放在樹人堂左側的工程館前,而立在樹人堂前,文化意義顯而易見,暗示教育評價的標准和方法:客觀、全面、准確。

    樹人堂既是大禮堂,又是科學館。樹人堂裡,既有給文科生准備的圖書館和閱覽室,又有給理科生准備的各種實驗器材,在那個時代,它無疑代表了教育的高水平。

    美好寓意被畢業生牽掛

    如今,樹人堂昔日承載的實驗器材等物悉數“搬家”進了實驗樓。不過,樹人堂前一副楹聯可沒搬家,時至今日還在激勵揚中學子。樹人堂前有一副集句篆書楹聯:慎思明辨,格物致知。張铨說還無法考據出是誰所寫,因為樹人堂落成的那個年代,揚中什麼樣的人才都有,說是誰寫的,都不足為奇。

    現在,每年樹人堂都要接待海內外參觀者有數千人次。樹人堂亦成為揚中學生最愛的留影之地,樹人堂正以其“樹人”的美好寓意成為一屆又一屆揚中畢業生心中美好的牽掛。

推薦閱讀:

北郊滄桑汪中墓

榆林文物保護和開發利用六點建議

北京三座城牆角樓年內開工復原

波士頓設計是“醫生”還是“凶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