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六合博物館是座“空館” 將有數百件文物展出

六合博物館是座“空館” 將有數百件文物展出

日期:2016/12/14 20:37:31      編輯:古建築紀錄
      路邊一家博物館,卻在開放時間閉門不接待游客,請大家吃“閉門羹”,這是怎麼回事呢?

  附近居民說,博物館已經成了一個空館,裡面沒有一件文物。那干嗎還掛著“博物館”的名號?博物館裡只有一名老者看館,而且該館是文保單位,也已陳舊了。是不是因為“不安全”,文物不敢放在裡面,館才一直開不起來哩?大家都有了疑惑。
    六合博物館是座“空館”
    資料上顯示,六合博物館位於六合區雄州街道荷花社區長江路112號,坐北朝南,綠蔭環繞。沿著台階拾級而上,一座木質古建築映入眼簾,重檐歇山頂,筒瓦抬梁,這就是六合博物館的主建築——萬壽宮。
    前天上午,金陵晚報記者來到萬壽宮外,一塊石碑上寫著: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萬壽宮。大門外山牆上還掛著一塊牌子——六合博物館,開放時間“8:30—11:30,14:00—17:00”。
    大門是一個電動的伸縮門,關上了大半,僅容一人通過,可以走進館內。
    記者看到,外牆和宮門的紅漆都已經斑駁脫落,門上的玻璃也碎了幾塊,宮門上的鎖早已是銹跡斑斑,隨意地搭扣在門環上。
    記者推開萬壽宮的宮門,裡面空蕩蕩的,只有四個鎖著的櫃子,牆面上零星地掛著幾幅攝影作品,那是之前辦的殘疾人攝影展時留下的展品。掛鎖的櫃子裡面什麼都沒有,六合博物館真的是座“空館”了。
    在萬壽宮東面還有兩三間平頂磚房,看守博物館的老人沈師傅就住在這裡。沈師傅告訴金陵晚報記者,他今年已經快六十歲了。
    “我剛來這裡的時候,博物館就是關著門的,雖然也對外開放,但沒有人進來參觀,只是有時候會辦個展覽。”沈師傅說,“文物早就都已經搬出去了,櫃子裡面也是空的。所以不會有人過來參觀。”當地環衛工人也告訴記者,她在這邊工作兩年多了,基本上沒看見過博物館開門。但記者在博物館外牆上掛著的指示牌上清楚看到,博物館開放時間為:“8:30—11:30,14:00—17:00”。而伸縮門關著。
    考慮掛臨時指示牌
    明明規定了開放時間,但博物館為何不按時開放呢?帶著這個問題,金陵晚報記者采訪了南京市六合區文化廣電局文化遺產科副科長林威。林先生告訴記者,萬壽宮是清道光元年知縣元茂琦用真觀二郎廟舊址改造的,鹹豐八年被毀,光緒九年重建,距今已有將近兩百年歷史了。
    “萬壽宮是磚木結構的古建築,是文物保護單位,地方比較小,時間也比較長,大規模改造成適合展覽的新式博物館有一定的難度。現在老館在安全方面還達不到要求,不具備作文物陳列開放的條件。以前也短暫地陳列過一些文物,但效果並不好。”林先生告訴記者,在六合區南門新城附近,一座青奧文化城已經在建設中了,新館的建築面積達一萬三千平方米。
    “新館預計在兩年內建成,到時候博物館的牌子就會掛到新館上去。”林先生說。據林先生介紹,現在的六合博物館不是關閉的。有時候會開辦一些攝影展、篆刻展和書畫展等,在有展覽的時候,博物館是按照規定的開放時間正常開放的。林先生告訴記者,他們會考慮把標明開館時間的指示牌撤下來,等到有展覽開辦時,再掛一個臨時指示牌,以免誤導市民和游客。
   〉〉〉 特別關注
    新館建成,將有數百件文物展出
    林威告訴金陵晚報記者,現在老館的文物大多儲藏在倉庫裡,共有三百多件,以漢代的陶器、漆器為主。“這些文物都比較珍貴,有的還是國家二級文物,陳列在老館也不安全,我們就暫時把它們放在倉庫裡。”林先生說,青奧文化城建成後,這數百件珍貴文物將集體展出。
    “這些文物有的是從六合民間征集的,有的是新出土的,也有的是從公安部門那邊移交過來的,到時候會一起展出,供市民參觀。”
    林先生說,“從公安那邊移交的文物有90多件,也主要是漢代的漆器和陶器。陶器現在儲藏在倉庫裡,漆器去年8月被送到湖北荊州去做脫水處理,大概需要兩年時間,正好在新館開館前送回來展覽。”
    林先生說,這一批漆器共有50多件,裡面已經有19件被定為國家二級文物。根據林先生提供的資料照片,記者看到,漆器有專放梳妝用品的奁盒、喝酒的耳杯、盛放食物的漆盒、梳頭用的篦子等,陶器主要是盛水的陶罐等,這些文物都還沒有公開展覽過。
    〉〉〉 利好消息
    潘家花園出土文物將與世人見面
    它們是金陵晚報去年獨家報道《古墓疑雲》中的被盜物
    前天,南京市六合區文化廣電局文化遺產科副科長林威說,從公安那邊移交來的文物有90多件,是去年六合區潘家花園被盜的漢代文物。待青奧會前,新的六合博物館建成後,這些文物將與世人見面。
    林威的話,喚起了金陵晚報記者的記憶。2011年1月底,一個不起眼的土場內,探照燈劃破漆黑的夜,運土車停止了轟鳴,倒是封鎖嚴密的面包車一趟趟進出,一起驚天大案,正在多名犯罪嫌疑人的策劃下,熱火朝天地進行中。
    2011年2月9日,金陵晚報記者王聰接到六合潘家花園胡家山附近村民反映,警方及時追回藏匿於六合區一小區內的大量珍貴文物,這些堆滿整整兩間屋子的物品中,有國家二級文物19件,三級文物60余件,其墳墓規格之高、被盜掘文物追繳的數量之多、價值之珍貴令人驚歎。
    金陵晚報董紅偉、王聰兩名記者接力制作的獨家系列報道,引來央視一套、二套播出專題節目加以關注。在央視報道中,警方將其定性為南京有史以來最大的盜掘古墓葬案。
    如今,被追回的90多件文物將與世人見面,是一件值得人們欣慰的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