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威廟木雕之謎待破解
日期:2016/12/14 18:51:04   編輯:古代建築史仁威廟木雕未解故事之一
仁威廟木雕未解故事之二
大門上方木雕歷時300多年 現僅4塊能考據所刻故事 其余12塊待考
仁威廟門口上方封檐板上的木雕堪稱廣州最為精美木雕文物,共16塊,為1701年時所制。
目前真正清晰考據出來的木雕故事分別是“英雄奪錦”、“水漫金山”、“八仙過海”和“荔灣街市”。其余12塊依然有待考據。
近期荔灣區文管所在拍攝收集區內文物時發現,仁威廟門口上方封檐板的木雕雖然堪稱廣州地區最為精美的木雕文物,但竟然找不到任何權威的資料,能將木雕所刻畫的歷史故事說得清楚。荔灣區文管所所長黃勇呼吁,有興趣的市民和專家,可嘗試“破解”木雕之謎。
蒙上灰泥
躲過“文革”被砸厄運
仁威祖廟是一座供奉真武帝的道教廟宇。始建於宋代皇祐四年(1052年),經過明清歷代維修擴建,成為荔灣泮塘地區最古老、最大的古廟。據黃勇介紹,仁威廟封檐板上的木雕是康熙40年(1701年)時由廣州的忠信、廣昌、興昌三個木雕行聯合制作的,位於仁威廟正門的廟檐之下。但由於封檐板高出地面三四米,加上市民到仁威廟多數是祭拜祈福居多,所以很少會有人能注意觀察到頭頂上的這些木雕。
黃勇透露,在“文革”時,“破四舊”的“革命小將”們將仁威廟裡的神像砸個粉碎。泮塘鄉民為了保護木雕,連夜用灰泥將木雕覆蓋起來,這些精美的木雕才得以保存下來。整個封檐板木雕共有16塊,幾年前,有信徒為做善事,將這16塊木雕全部鍍金,木雕才呈現今日金光熠熠的色彩。
“荔灣街市”
絕妙注解古荔灣
對於仁威廟木雕的藝術價值,黃勇稱:“這絕對是廣州地區最精美的木雕文物!”據黃勇介紹,仁威廟如今真正清晰考據出來的木雕故事只有4塊,分別是“英雄奪錦”、“水漫金山”、“八仙過海”和“荔灣街市”。而其中最令人驚歎的作品是“荔灣街市”。
黃勇說:“南粵歷史上最著名的古典園林——海山仙館曾有一副對聯:‘荷花深處,扁舟抵綠水樓台;荔子陰中,曲徑走紅塵車馬’,一直以來,荔灣的歷史文化工作者都只能是憑這首詩來想象海山仙館的景象,沒想到在仁威廟的木雕裡就有對這首古聯所描繪荔灣風景的絕妙注解。”
全部木雕
出自三個木雕行
那麼,其他12塊木雕到底述說了什麼故事?“我詢問了仁威廟的管理方,但他們也不知道這些木雕故事講述的事情,更不知道‘忠信’、‘廣昌’、‘興昌’木雕行的所在。這些木雕已經300多年了,要搞清楚來龍去脈,談何容易。”黃勇忍不住一聲歎息。
黃勇表示,他接下來准備將前期拍攝的有關仁威廟木雕的照片整理到多媒體投影上。“以往因為觀看角度的問題,市民無法近距離觀賞這一木雕瑰寶,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大家都能欣賞,也讓一部分博學的市民和專家幫忙解答木雕故事的秘密。”
小資料:
廣州木雕歷史悠久,產品造型優雅,為荔灣五寶之一。廣木作、蘇木作、京木作是並稱的中國家具三大流派,廣木雕工雄渾流暢、刀法剛勁有力,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