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順平南腰山村:古建民居展新顏

順平南腰山村:古建民居展新顏

日期:2016/12/15 0:32:08      編輯:古代建築史

王氏莊園。 晏超 攝
王氏莊園。 晏超 攝

        長城網保定7月15日電(通訊員晏超 記者李艮春)仿古街燈,青瓦粉牆,雕花門窗……7月14日,記者走進順平縣腰山鎮南腰山村,氣息古樸的街道干淨整潔,路兩旁綠樹成蔭,這個古香古色的村莊,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千雕藝術館——王氏莊園


        南腰山村位於順平縣城東部12公裡處,保阜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全村現有人口1178人,310戶。明清古建瑰寶——王氏莊園坐落於此,該村是是伴隨王氏莊園的興盛發展形成的古村落,距今已有360多年歷史。

        皇家建築看故宮,民間建築看腰山。腰山王氏莊園負陰抱陽,因山而得名,北依峰巒起伏、呈椅圈狀的龍霧山,遠瞰就象坐在一把太師椅上。清順治四年(1647)開始興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至清乾隆十一年(1746)陸續建成。相傳是多爾衮的民間私宅、京外行宮,原占地面積279畝,分為“北園”、“中園”、“南園”、“場院”四大部分。

        據該縣原腰山王氏莊園管理處主任張寅卯介紹,整個莊園的建築布局呈長方形,座北朝南排列在一條直線上,依據縱軸對稱,橫向與縱向組合,外圍以牆,內聯以廊,前堂後寢的建築布局構成四進多重院落。院落之間以牆相隔,錯落有致,保持院落之間各自獨立完整;以垂花門、隨牆門相互貫通、連為整體,形成色彩與光影變化、空間建築錯落有致的統一整體,營造了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深宅大院景象。

        在張寅卯的帶領下,記者邊聽邊看,感觸頗深。腰山王氏莊園建築氣勢恢弘,院落開闊明朗,舒緩大氣,無不顯示出馬上將軍縱橫千裡、天馬行空的豪情胸懷;以清代傳統禮制為理念,以灰色為主調,古樸大方,給人以莊重典雅之感;高超的設計藝術,精細的施工程序,實屬罕見,堪稱古建之精品。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莊園集明清建築藝術之大成,園內精妙的磚雕、木雕、石雕300余塊,其獨具特色的建築風格、精美典雅的古建工藝、內涵深厚的民俗文化,是研究清代民風民俗的珍貴資料,研究清代歷史發展的實物資料。特別是其磚雕、石雕、木雕形式優美、寓意豐富,被譽為“三絕”,中國文物專家羅哲文先生形象的稱之為“千雕藝術館”。

        腰山王氏莊園是歷史形成的珍貴文物,是華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建築群、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AAA級旅游景區,被譽為“鑲嵌在華北平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古建民居展新顏,打造明星小城鎮


         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影響,南腰山村村情穩定,民風淳樸,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和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重點村。近年來,該村“兩委班子”立足本村實際,積極為村民辦實事、解難題,對村內自來水管道進行了改造升級,解決了群眾吃水難問題;引進了潤景馨城住宅小區項目,對商業街進行了亮化美化,打造明星小城鎮;打深井2眼,解決了澆地難問題。與此同時,該村還建設文化廣場,豐富群眾的業余生活。

        古建民居展新顏,南腰山百姓日子也越過越紅火。“走平坦路、喝干淨水、上衛生廁、用環保廚、掙旅游錢、享文明福”已是古村人生活的真實寫照。下一步,依托建設歷史文化名村和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重點村為契機,整治維修村路、綠化、美化,古村南腰山必會建設成為一個美麗新農村。

        (來源:長城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