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蘇州考古機構“走出去” 領銜隋炀帝陵發掘

蘇州考古機構“走出去” 領銜隋炀帝陵發掘

日期:2016/12/14 20:11:53      編輯:古代建築史
    揚州隋炀帝墓內出土的銅鋪首,不但鎏金,而且體積巨大,這類陪葬品並非普通官員可以享用,證明墓主身份非凡。
      揚州發現隋炀帝陵墓“真身”的消息,是這幾天全國的一大熱點新聞。你也許沒想到,和揚州似乎挨不上邊的我市考古研究所,居然領銜這一“真身”的考古發掘,這也是我市考古機構首次“走出去”。 前天深夜回到蘇州的市考古研究所所長張照根,昨天就隋炀帝陵墓“真身”的發掘問題接受了蘇報記者的專訪。他說,之前被公布為省級文保單位的隋炀帝陵位於揚州城北槐泗鎮槐二村,而此次發現的隋炀帝陵“真身”在揚州西部邗江區西湖鎮的曹莊,兩地相距約5公裡。
      在回答怎麼會發現“真身”這一問題時,張照根說,一開始是曹莊那裡搞房地產項目,結果於今年3月發現了兩座殘存的古墓。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出於多方面因素的考慮,決定聯合蘇州市考古研究所進行搶救性發掘,雙方一拍即合。
       此後,蘇州市考古研究所和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組建聯合考古隊,由蘇州市考古研究所領銜,編制了發掘方案,並向國家文物局報批,獲得批准後正式進行考古。
      一開始,張照根沒有料到這裡會是隋炀帝的墳。他說,兩座殘存的古墓地宮面積都只有三四十平方米,據當地村民反映,原先土墩的高度也只有三四米。封建社會等級森嚴,從這樣的規模判斷,墓主的級別並不高。但後來西側墓中出土一方墓志,銘文中有“隨故煬帝墓誌”等字樣,引起了張照根的注意。於是,他4月10日特意趕到現場,指揮發掘事宜,參加調查論證,直到15日深夜才回到蘇州。
      張照根說,根據墓室結構、隨葬器物鎏金銅鋪首、金鑲玉腰帶等文物及風格判斷,兩座古墓為隋末唐初的高等級磚室墓; 再加上有墓志和部分文獻為證,國家文物局、江蘇省文物局專家鑒定後認為,墓主人確實是隋炀帝楊廣; 而東側的墓主很可能是隋炀帝的皇後蕭氏。這樣的結論讓張照根喜出望外。他告訴記者,目前考古現場已采取封閉保護措施,以確保考古工地安全。揚州市文物部門已制定並完善了考古計劃,他們所已和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及時調整了考古計劃,並將按照相關規定和要求,科學有序地進行下一步考古發掘,諸如摸清是否有陵園建築、環濠等,還將就如何保護這一陵墓遺址提出建議。
      另據了解,發掘隋炀帝陵是蘇州考古機構首次走出去,“這是對蘇州考古機構業務水平認可的一個體現!”張照根說,此前他們所開展的都是蘇州范圍內的考古,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蘇州西部山區及周邊地區的先秦時期遺存進行綜合考古調查、發掘與研究,結果在木渎西部一帶發現了春秋時期具有都邑性質的城址,面積達24.79平方公裡,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2010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