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走馬觀花蘇州游

走馬觀花蘇州游

日期:2016/12/16 19:14:15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周莊在中國謂之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按照隨行導游的說法這裡就是東方的威尼斯水城。不過江南水鄉果真是有別於北國風光,處處小橋流水人家,充盈著恬淡舒緩之氣,單是看著便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舒服,放佛生活的節奏至此地而慢,緊張的神經達此地而緩。進了古鎮,還不錯,天沒有下雨人亦不是很多,據說在小長假尤其是清明時節這地方可是摩肩擦踵人頭攢動,如此這般哪裡還有了清新怡情之閒。古鎮不大,放眼望去盡是明清風格的建築,水道繞鎮,小船如織,走不得幾步就會看到大嬸在河邊洗著衣服,腦海中居然真的沒有見過此等場景。
主要的景點有沈廳、張廳、雙橋,這個沈廳是當時大富之家的住宅,進去參觀基本上就是走馬觀花,導游會講一些民俗一些家具講究,對這些我倆實在是打不起興趣,像極了之前買房子中介帶著我們去看房,其實說破天去就是個民宅。再有鑒於沈廳裡面一撥又一撥的游客,我和nz決定不再跟著導游自己溜達,只要在12點到鎮中的松鶴樓(飯館,蘇州有名連鎖店)會面即可。脫離了束縛之後,缺點是因為沒門票張廳沒法進了,不過想來也是大同小異無甚遺憾。優點自不必說,想去哪就去哪,兩個人肩並肩地無目的地漫步於古鎮的小巷中,踏著古樸厚重的磚石,走過一家家店鋪,看著各式各樣的工藝品現場制作,當真有一種夢回前朝的感覺。
信步走過幾道弄堂,去了雙橋富安橋(古橋,僅此而已),我們決定體驗一把水路。100元錢一條限坐6人,顯然我倆做了一筆賠本買賣,這還不算,上了船搖橹的大嬸毛遂自薦獻唱自編的江南小曲,nz興奮地鼓掌歡迎而我則在心底盤算著天底下哪有這般好事,但看著大嬸興沖沖的表情實在是無法拒絕,就這樣,在高亢富有磁性的小調中,船兒伴著橹槳下下有節奏地悠悠前行,我倆在船上拍照賞景享受著噪雜中的靜谧,頭頂的古橋一座接著一座,岸邊的古屋鱗次栉比不見盡頭,真想就這樣無限徜徉下去。
可惜,佳曲終有盡時,大嬸的一句不開心不給錢可謂是此地無銀,在我們給了10元小費之後,大嬸還在勸我們20元錢能聽三首……我面露尴尬笑容心裡嘀咕著這跟明搶有什麼區別。上了岸又溜達了一會兒後,趕在飯點兒抵達松鶴樓吃桌餐,名聲在外但大家反應味道可是不怎麼樣。
就這樣結束了上午的行程,坐上大巴直接駛向寒山寺,這兩個地方差不多是個對角線,於是乎在小憩的同時還能夠欣賞到蘇州工業園區與老城區的風貌。大約三點多抵達寒山寺後門,說起寒山寺,在來蘇州之前我可下了不少功夫,如果不是因為這趟行程我幾乎已經忘記了《楓橋夜泊》,重吟過後真心覺得好詩,在心裡反反復復能背了幾十遍,對寒山寺及楓橋也有了格外的期待。不過楓橋是卻是另一個景區,由於時間原因未能前往,不免有些遺憾。寺門口倒是另有古橋一座江村橋(話說蘇州古橋那是格外的多),據考證張繼實際上是在這座橋上做的詩。






脫去《楓橋夜泊》制造的華麗外衣,寒山寺可謂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在我看來天下寺廟一大同,去過這麼多的寺廟看來看去無非就是山門四大金剛大雄寶殿東西配殿,偶爾加上藏經閣羅漢堂,建築風格稍有差別而已。寒山寺帶給我的感覺也是差不多,不過有兩處不太一樣,一者整座寺廟以黃色為主色調,從來沒有看過,不知是否有什麼說法;二來寺中建築細微之處非常精致,甚至於有種很cute的感覺。寺中還有近年修的普明塔一座,可上至二層,全寺風貌盡收眼底,此外碑刻藝術十分出名,到處都是石碑,各種版本的月落烏啼,不過無論是佛法還是書法對於我來說都是外行看熱鬧,最後都是不知所雲。
剛邁出寺門,之前天氣預報一直說的雷陣雨終於是越下越大,直下到雨透重鞋無法收拾,趕緊逃上大巴。回到nz賓館後收拾衣物轉戰書香門第盤門店,期間曾試圖徒步游覽李公堤因路程太遠未果,數次打車因實在打不著車未果,倒了兩趟公交7點多到了書香門第卸下包裹直奔最近的啞巴生煎臨頓街店預品嘗美味小吃未果,原因居然是6點半就打烊了,赤裸裸地向資本主義國家看齊,沒辦法臨時轉到觀前街附件的一家綠楊馄饨店總算是從饑寒交迫中活了過來,之後下雨淅淅瀝瀝地下個沒完最終將我倆試圖游覽平江路古城區的計劃徹底擊碎,不甘心的返回至酒店,沐浴條件不錯,床鋪也很舒服,偏偏有只貓整夜叫個沒完。
周日早早起床,因為在這一上午我倆安排了十分緊湊的計劃,半點時間都容不得耽擱。第一站虎丘,寫到這裡可是要大書特書一番,蘇州可謂是景點眾多,去之前簡直讓我看花了眼,而後人以其名命名飯館的大文人蘇東坡曾說過“到蘇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可見虎丘之獨特不群,而我在進大門之前也未曾想過會為其獨有魅力所深深吸引。整個景區也不是很大,但在以精巧布局園林而聞名的蘇州來說已經是鴻篇巨制。進了大門一路走去,各種神話傳說典故傳奇便紛至沓來,依次有憨憨泉、試劍石、桃石、千人石、點頭石等等,每個景點都有那麼點玄而美妙的故事,各個導游團的導游紛紛把備好的台詞大說特說,讓人不禁有些恍惚。在走過孫武練兵場後,來到了整個景區的最重頭——劍池,摘錄簡介如下:“劍池廣約六十多步,深約二丈,終年不干,清澈見底,可以汲飲。據方志記載,劍池下面是吳王阖闾埋葬的地方。之所以名為劍池,據說還因入葬時把他生前喜愛的“專諸”、“魚腸”等三千寶劍作為殉葬品,同時埋在他的墓裡”(引自百度知道)。深潭幽泉,壁壘森嚴,王的墓葬,劍氣寒光,於是乎,劍池的神秘氣息頓時升騰而起,站在圍欄外看著幽幽的池水,放佛著了魔一般,不想離開半步,腦海中似乎回到了群雄並起諸侯林立的春秋戰國,想象著建造蘇州城的吳王阖闾是何等模樣,池底也似乎藏著無窮的屬於那個年代的秘密。我,我真想跳進去。




由劍池右側山道緩步上山,還能經過劍池上方的雙橋,這個橋很有特點,橋面上有兩個窟窿用來放木桶提水,想必是當年此中僧人每日強身健體的大殺器。虎丘說是為山,其實只有三十多米,到了山頂便可見千年古塔雲巖寺塔,說到此塔更是嚇人,現存的塔身高47.5米,全為磚砌,像如此純磚塔及其罕見,比較有名的還有遼陽白塔。年代夠久、材質夠料,塔還很夠斜,“塔頂中心偏離底層中心2.34米,斜度為2.48度,被稱之東方比薩斜塔”。
在山頂的建築上隨便轉了轉,想到剛才劍池還沒看過瘾,於是乎放棄去後山游覽折回劍池重游一番,此時正趕上無旅行團之亂耳,無散客之勞神,眼睛怔怔地又看了半天,方才意猶未盡而去,出去的路上還在感慨虎丘實乃我為數不多的去過並還想再去的景點。
離開虎丘,因為nz到蘇州那天已經逛了最有名的拙政園,便只好退而求其次去第二有名的留園,留園離虎丘2公裡而已,不少黑車5塊錢就到,不過我倆還是打車過去,十分便捷。說到這個蘇州園林,不免有些洩氣,環境不可謂不好,布局不可謂不精妙,意境不可謂不飄逸,但逛起來就是提不起精氣神,我的總結就是這種地方只能用來烘托氛圍,聚會約會各種會,但要是專門來溜達,實在是沒勁,推而廣之,對其他名園的興致也不免大減。留園裡面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無處不在的碑刻以及後院的一大片盆景,再有就是最大的那塊太湖石。
意興闌珊走馬觀花地逛完留園,用了也就四十幾分鐘,獅子林也是不想去了,決定游覽最後一個景點也是我之前調研時就很感興趣的盤門景區,游完正好回 賓館退房。盤門景區有三景,分別是盤門、瑞光寺塔及吳門橋,橋塔已經是輕車熟路不再細講,其中瑞光寺塔再買了登塔票後能夠上到4層,我已經很久沒有上這麼高的塔了。重點講一講盤門,號稱中國現存唯一的水陸並聯城門,以前也逛過不少城樓,水城門倒確是從未聽聞,此次實是開了眼界。男人對戰爭通常是情有獨鐘,對冷兵器時代的專有物城牆城樓城門自是喜愛有加,如果不是時間有限,我很想把僅存的那段城牆也走完,可惜,本來北京市能夠走個夠的。
時間緊迫,一上午的時間轉了三個景點也實在是情非得已,只能等再有機會查缺補漏了。我倆退完房後不甘心地再一次去了啞巴生煎臨頓街店,到了跟前下巴差點沒掉下來,隊伍從店裡面領餐口一直排到店外,難不成是免費的?耐不住嘴饞,還是硬著頭皮排了下去,這一排就是足足半個小時,不過佳肴到嘴便覺物有所值,何況10元8個生煎6元一碗牛肉粉絲湯那可是大大的便宜。
緊趕慢趕吃完飯距離下午的高鐵不足一個半小時了,趕緊打車奔往蘇州北站,高鐵上十分舒服,座位間距很大,一不小心就舒舒服服得睡了個解乏覺,全程5個小時毫無阻塞的感覺就一晃而過。晚上7點多到了北京南,出站坐了三站公交回家,時間恰到好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