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黔東南民族風情和燦爛文化

黔東南民族風情和燦爛文化

日期:2016/12/14 9:42:43      編輯:古代建築史

  美麗富饒的黔東南州居住著苗族、侗族、水族、布依族、土家族、畲族、仫佬族、壯族、瑤族等少數民族,以及亻革家、西家等待確認的民族。這裡民風質樸,人民勤勞善良、熱情好客,處處洋溢著濃郁的高原豪放之氣。各民族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創造美好家園的同時創造了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風土人情。積澱著深厚文化底蘊的節日慶典和娛樂活動,美不勝收的民族民間工藝和民居建築,編織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苗嶺高原風情畫,成為黔東南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

  黔東南素有“百節之鄉”的美稱,一年中有節日集會200多個。節日活動豐富多彩,有唱歌跳舞、斗牛賽馬、吹蘆笙、踩銅鼓、賽龍舟、玩龍燈、唱侗戲等等。主要的民族節日有苗族的蘆笙會、爬坡節、姊妹節、“四月八”、吃新節、龍舟節、苗族的苗年,侗族的侗年、泥人節、摔跤節、林王節、“三月三”歌節、“二十坪”歌節,水族的端節,瑤族的“盤王節”等等。這些節日集會是展現黔東南民族風情和燦爛文化的百花園。正月初三開始幾乎都是在歡樂的海洋裡,其中以正月十五人稱為“蘆笙聖地”的萬潮鎮馬田村的蘆笙會http://23.88.65.24,和正月二十被列為游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甘囊香蘆笙堂較為傳統和熱鬧。

  “吃新節”是侗族春夏之交最古老、最隆重的節日,由古代的祭祀演變而來,各地過節時間不一,一般在農歷的六月初到八月中旬這段時間內。

  黔東南素有“歌舞海洋”的美譽,各民族歷來以能歌善舞著稱。苗族有高亢激昂、熱情奔放的“飛歌”,也有委婉動聽、抒情優美的“游方歌”,還有質樸無華的“古歌”、“酒歌”、“大歌”,其調式不一,各具韻味,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侗族的歌大多旋律優美,曲調多樣,猶如潺潺流水,有合唱歌曲,也有獨唱歌曲,特別是無伴奏、無指揮的多聲部侗族“大歌”,以其古樸優美的曲調、獨特的演唱方式享譽海內外。

  黔東南的民族舞蹈多姿多彩,有動作剛勁有力、豪放潇灑,被稱為“東方迪斯科”的苗族木鼓舞和莊重的踩鼓舞,有純樸活潑的蘆笙舞,有侗族的“多耶舞”。這些舞蹈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是中華民族文化百花園中的奇葩。

  黔東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與民族習俗緊密聯系,與各民族的歷史和生產生活環境息息相關,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情趣和鄉土氣息,主要有苗族的“劃龍船”和武術,侗族的被譽為“東方橄榄球”的搶花炮等等。

  黔東南民族工藝美不勝收,有早在宋代就作為貢品的苗族蠟染和侗族的侗錦以及苗族侗族的刺繡、http://23.88.65.23具有鮮明特點的民族服飾和首飾等,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黔東南的民族建築在中國建築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苗、侗、水、瑤、畲等民族的干欄式吊腳樓,土家族的衙院莊園,侗族的鼓樓、花橋都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藝術價值。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