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北京中軸線有望入圍世遺預備名錄 專家稱獨一無二

北京中軸線有望入圍世遺預備名錄 專家稱獨一無二

日期:2016/12/14 9:43:12      編輯:古代建築史

昨天,位於中軸線上的前門大街兩側紅燈高掛,喜迎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
 

▲外國文保專家在參觀位於中軸線上的鐘鼓樓,了解近年來本市文物保護情況。
 

    昨天記者從文物部門獲悉,本月底前,新版《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將出爐,中軸線項目有望跻身。目前,專家論證工作已經完成。

    今年初,《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啟動升級。國家文物局表示,此次更新工作遵循地方申報、專家審核、從嚴把握、規劃先行的原則,對2006年的預備名單進行全面調整。北京的中軸線、雲居寺和大運河段申報參選。其中,後兩項是2006年版預備名單中的項目。

    市文物局介紹,本市中軸線形成於元代,明代時被向東移動了150米,形成現在的格局,是世界上現存最長的城市中軸線。這條線匯集了北京城市建築的精髓,見證了這座古都的歷史變遷。

    文物部門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這條軸線全長7.8公裡,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包含在軸線兩側、對稱的古建築群和傳統街區。

    市文物局表示,本市從今年5月底,就啟動了舊城沿街文物建築風貌維修工程。維修項目包括故宮神武門、雍和宮、天壇等舊城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6處。目前,工程接近尾聲。

    明年年底以前,總面積超過20平方公裡的胡同四合院區域將增加顯眼的“名片”,用中英雙語介紹胡同悠久的歷史文化。

    國內專家認為,中軸線是中原文化與馬背文化的融合。

    近日召開的2012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顧問委員會會議上,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副主席郭旃認為,很多專家都對中軸線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國外的專家對於我國文物遺跡保護手段也基本表示認可和理解,這也是尊重了文化的多樣性。

    郭旃介紹,與地方上的十字街不同,北京作為六朝古都,最重要的皇宮被安排在城市的中心,其他的附屬設施都是依傍著中心而左右對稱的。更有意思的是,由於金元兩朝率先選擇北京作為都城,而北方游牧民族喜好傍水而居,所以中軸線上惟一的不對稱點出現在什剎海。這反而成了北京中軸線的另一特殊優勢。

    中軸線申遺無疑會給這組珍貴的建築與文化遺產多添加一道“護身符”。目前,北京舊城區內只有故宮博物院和天壇公園兩處世界文化遺產。文物專家認為,雖然九城格局和皇城格局已經不存在,但中軸線格局基本完整,中軸線是古都北京最輝煌的文化成就,完全有資格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