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搶救性保護古道教壁畫 面向海內外急尋良方
日期:2016/12/14 9:44:12   編輯:古代建築史
古壁畫復現後引來眾多專家學者和壁畫愛好者前來參觀
徐州道教協會會長王中華認為這是國內首現“道士做法”壁畫
江蘇銅山利國鎮一座破敗的古道觀裡驚現大面積古道教壁畫,經媒體報道後引起民眾強烈關注,各地學者專家及眾多古壁畫愛好者紛紛趕來參觀。6月10日,徐州道教協會會長王中華表示,為更好搶救保護這個古壁畫,特向海內外發出邀請,希望各地古壁畫研究保護專家建言獻策。
眼看徐州地區雨季即將到來,古道教壁畫的保護工作迫在眉睫。6月9日,在中共徐州市委宣傳部組織下,來至於江蘇師范大學、徐州市文廣新局、道教協會、博物館、古建園林研究所等10余位專家學者前往古壁畫所在地——銅山區利國鎮蔡山村泰山廟,對已經暴露出的壁畫內容進行了細致查看,共同商討泰山廟和古壁畫的保護、搶救和修復工作。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文物保護原則,專家們一致認為:在對道觀、壁畫進行修復及各種研究之前,現在首先要對文物進行臨時保護。避免壁畫在雨季來臨前遭受雨水沖刷,同時防止已經腐朽的屋頂、橫梁進一步腐爛斷裂。
記者一行來到蔡山村時,徐州古建專家孫統義正帶著助手對古道觀進行各種數據的測繪。孫統義先生稱,東西兩山牆五六十平方的古壁畫之所以能保存到現在,一是因為石頭礎石之間沒有用泥漿勾縫,避免了潮氣上行;二是東西山牆使用的過牆石,是徐州當地傳統的“裡生外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壁畫免受潮氣侵蝕。
文史專家李世明說,壁畫東山牆表現的主題應該是碧霞元君(泰山奶奶)出巡圖,暴露出來的壁畫中間已經出現了近60個人物,30多匹馬,壁畫面積宏大,畫面層次感非常強,線條細膩,畫工一流,其重要性不容置疑。
江蘇師范大學教授趙明奇介紹,利國鎮一直就是歷史名鎮,這次發現的古壁畫更具有很高的文物、藝術價值。從顯露出來的畫面看,屬於工筆重彩,人物造型生動栩栩如生,要比泰山岱廟的更精美,畫工更細膩。這個古代道觀和古壁畫的保護,是按照文化藝術產品來保護,還是按照古建築或者宗教遺址來保護,首先定位要搞清楚。
利國鎮文化站孫站長表示,為有效防雨,他們已經買了大量防雨彩條布,將覆蓋整個屋頂和東西山牆。另外,鎮政府還會安排專門人員到現場守護,避免閒雜人員再次損壞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