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神秘的山西介休祆神樓

神秘的山西介休祆神樓

日期:2016/12/14 18:50:29      編輯:古代建築史

山西介休祆神樓

山西介休祆神樓斗拱上奇特的木雕神獸

    中國是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有些宗教在歷史上曾經流行過,後來逐漸淡出了歷史的舞台,祆教就是其中之一。

    祆(xiān)教很容易被人們誤讀成“妖教”或“襖教”,它是中國隋唐時期比較流行的宗教之一,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的西亞地區,稱為“瑣羅亞斯德教”,一度成為薩珊波斯、大夏和粟特城邦的主要宗教,在伊朗及中亞各地廣為流行。至少在魏晉時期,它就傳入中國,由於崇拜火,又稱火祆教、拜火教,與景教(基督教聶斯脫裡派)、摩尼教(明教)並稱為“三夷教”。

    與其他宗教一樣,它有自己的教義,有崇拜的神祇,也興建廟宇供信徒們禮拜、奉祀神祇。當時有許多達官貴族也加入其中,為了管理這些宗教事物和教徒,朝廷還設立了專門的機構和官員,足見祆教在當時的社會影響力。然而隨著年代的流逝,這些宗教遺跡早已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能保留下來的除了墓葬以外微乎其微。

    1997年,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姜伯勤到山西介休考察了一座當地稱作“祆神樓”的神秘建築,這座建築的名稱和一些具有異域風格的圖像引起了他的注意。它有沒有可能就是古代祆神廟的遺存呢?

    這座木結構樓閣建築位於介休順城關大街東端,始建於北宋年間。它集山門、戲樓、過街樓於一體,三重檐十字歇山頂結構,屋頂琉璃精美,檐下木雕奇特,樓北還有三結義廟正殿、獻殿。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文獻記載,該樓為北宋仁宗時期的宰相文彥博所建,當時爆發了由貝洲王則、胡永兒領導的農民起義,仁宗派他前去征討。傳說由於有祆神的輔佐,文彥博最終獲得了勝利。為了表示感謝,他在家鄉修建了祆神廟作為紀念。明嘉靖年間,縣令王崇正視祆教為異類,逐漸將祆神樓裡面的塑像改為劉、關、張三結義像,建築也在清康熙年間重修,當年原貌所剩無幾。姜伯勤對現存建築木雕中一些神獸進行了研究,認為它們不見於其他寺廟建築,很有可能保存了宋代初建祆神廟時的圖像原型。然而由於材料的缺乏,要想徹底揭開祆神樓的神秘面紗,仍然有待學者們深入地探究。

推薦閱讀:

江蘇盱眙漢墓出土大量兵器 墓主可能系劉邦二哥

御道街施工意外挖出殘存端門

盱眙大雲山又發現一座大墓 吳王劉濞“嫌疑”最大

國家水下遺產保護基地落戶寧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