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博羅青磚打磨一方豪宅

博羅青磚打磨一方豪宅

日期:2016/12/14 18:41:50      編輯:古代建築史

雲記豪宅是井水龍村目前保存最好的

雲記豪宅是井水龍村目前保存最好的

             雲記豪宅是井水龍村目前保存最好的一座古宅。

無論橫梁、板檐還是屏風,隨處可見精湛的木雕。

           無論橫梁、板檐還是屏風,隨處可見精湛的木雕。

        

楊村鎮

    井水龍村

    坐落於博羅縣東北部的井水龍村,其歷史始於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年—1566年)。井水龍村面向象頭山,背靠羅浮山,經歷了400多年風霜,承載著歷代朱氏先祖留下來的歷史痕跡。該村至今仍保留著雲記豪宅、泉記豪宅、水圍碉樓、雲記當鋪等古建築近10座,常為博羅人所稱道。

    【古村尋訪】

    御賜對聯傳承百年歷史

    雲記豪宅是井水龍村目前保存最好,同時也是工藝最高、規模最大的一座古宅。公元1829年,朱氏第20世孫朱萃瑛(號雲記)在朝中交通部門擔任二品大員,從京城回井水龍後,興建了這座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的豪宅,現今還有朱萃瑛的後代在內居住。

    “我以前聽家裡的老人說,為了建這座宅子,先祖招募各地1000多名建築精英和民工,光是打磨青磚的就有300人。”朱萃瑛的第五世孫朱道強告訴筆者,古圍屋的青磚打磨是一項十分細膩的操作工序,為了強調質量,按規定每名工匠一天只能磨三塊磚,不得超多。而磚塊長、寬、高及底面尺度統一,平面光滑齊整。300名民工每天磨,整整花了3年時間才完成。

    入門後經過半月形的小池塘和一片寬廣的場地,記者來到雲記祖屋的門前,一幅簡短而又透著古韻的對聯吸引筆者。上聯“象峰挹秀”,下聯“鹿洞流徽”,橫批是“通奉第”。據了解,明清的時候,“通奉大夫第”是指文官的住宅。該對聯為清朝皇上賜給朱萃瑛的,當年使用木匾刻上後镏金,後來“文革”中被破壞掉後,後人才采用手寫對聯,以緬懷先祖。

    金漆木雕刻畫往昔風光

    祖屋屋梁周圍則布滿了精美的木雕圖案,諸如花鳥、案台、丹爐等。門前有兩扇重達400多斤的木門,據說是采用越南的稀有木材坤木制成,有刀槍不入,水土不侵的效果。

    推開木門走進圍樓,入眼的是最為典型客家圍屋“九廳十八井”布局建築。整個“雲記豪宅”分前、中、後三進而建,共五座十五棟,計有大廳、閒廳、襯屋以中軸線為界各31間房共62間。每進之間都能看到天井,其中前廳左右側房有兩眼袖珍天井,風格各異。

    在雲記祖屋內,無論橫梁、板檐還是屏風,隨處可見手雕工精湛的木雕圖案,既有人物類,亦有花草鳥獸、山水風景,可謂五花八門。所有木雕均塗金水,一幅幅色彩斑斓、栩栩如生。但可惜的是,在經歷了“文革”的沖擊,這裡的木雕大多被拆下或鑿毀,殘缺不全。就連離地面3米多高的壁畫,也被人用石灰粉塗抹,只能從依稀從灰白的石灰透出的顏色中,尋覓些許被覆蓋的輝煌。

    閒廳裡的《李白醉酒圖》是整個古宅保留不多的一幅壁畫。畫中李白頭戴學士巾,身著白色寬袖袍,盡顯“酒中仙子”的風度,旁邊更題有“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詩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