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海南最神秘的千年火山石頭古村——石蠼村

海南最神秘的千年火山石頭古村——石蠼村

日期:2016/12/16 18:23:47      編輯:古代建築
石蠼古村——中國旅游報記者 王健生攝影

石蠼古村——中國旅游報記者 王健生攝影

石蠼古村——中國旅游報記者 王健生攝影

  海南島度假網1月4日訊

  (中國旅游報記者王健生)石蠼村,位於海南省澄邁縣老城鎮,屬於中國雷瓊世界地質公園的范圍內,東距海南省省會城市海口市30公裡、海口火車站10公裡、海口港20公裡,西與馬村港(古稱石蠼港)相鄰,北接瓊州海峽澄邁灣,南距澄邁縣城金江鎮25公裡,是一個海邊小村。目前海口市已有繞城高速公路、南海大道、海秀大道、濱海大道等四條主干道與老城鎮相連、通達石蠼村。
 
其中,海口繞城高速公路,使得石蠼村與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僅相距40公裡,與海南島東線高速公路交匯點25公裡,與海榆中線國道15公裡,與海南島西線高速公路交匯點10公裡。

  石蠼村保存著最完好的火山古村落,巷道整齊,自然生態完好,古水井、飲馬湖保護較好。

  石蠼村歷史悠遠,已有1400多年。據明正德《瓊台志》載:梁大同間,馮冼氏族運用自己的力量和影響,降服諸越,統一嶺南,並在漢廢海南儋耳郡“歸附者千余峒”的基礎上,“請命於朝”,在海南島設置崖州。在隋文帝楊堅處置番州總管趙讷貪官之後,委派冼夫人巡視諸州,招撫逃亡的俚民,最後到海南島,於仁壽二年(公元602年)仙逝,葬於石蠼村西南富昌坡地。又據《海南馮氏族譜》記載,海南省各市縣的馮姓宗支絕大部分是從石蠼村遷出,享有“海南馮氏第一村”的譽稱。

  共3頁: 1

  
石蠼古村——中國旅游報記者 王健生攝影

石蠼古村——中國旅游報記者 王健生攝影

石蠼古村——中國旅游報記者 王健生攝影

  海南島度假網1月4日訊

  石蠼村全村姓“馮”,現有300多戶,總人口1500人,可耕地面積4000畝,其中天然泉灌水1200畝,海岸線曲折連綿約5公裡,塗灘1000畝,盛產甘蔗、魚蝦,主要經濟來源於打漁、種植和第三產業,人均收入4000元。

  石蠼村地勢後高前低,村前有一形似梳子的小湖——飲馬湖,全村各院落沿著小湖依勢排列,連成一體。院子的前庭、後院為橫向通道,左右巷為縱向通道,是典型的“梳式結構”布局模式。

  為了紀念冼夫人一生致力於維護祖國統一,主張民族團結,傳播中原文化,改革舊風陋俗,對促進海南社會與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的貢獻,每年春節農歷初十至十二,海南各地特別是海南馮氏發祥地——石蠼村,舉行盛大的紀念冼夫人文化節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體育農家樂活動。古典祭祀儀式、裝軍游行頗具冼夫人文化和海南地方特色。每天下午二點整,在鑼鼓喧天、鞭炮齊嗚中按當年軍隊兵勇編排舉行出師儀式,最後還舞龍、舞獅、舞鹿和踩高跷。晚上,親朋好友匯聚一堂,暢懷痛飲,帶著滿懷醉意通宵達旦地觀看瓊劇演出。此外,由村民自發組成澄邁馮冼文化學會,致力於研究和推廣自冼夫人文化,出版了《冼夫人與馮氏海南第一村》、連環畫《冼夫人》,開辦了“冼夫人生平功績展館”、“冼夫人頌—詩聯書法展館”。

  共3頁: 2

  
石蠼古村——中國旅游報記者 王健生攝影

石蠼古村——中國旅游報記者 王健生攝影

  海南島度假網1月4日訊

  石蠼村在澄邁縣老城工業開發區經濟熱潮的沖擊之下,仍然保持著古風古樸的民情和民居。村中綠樹成蔭,椰樹挺立。海邊岸石嵯峨層疊,海浪激蕩,雄偉壯觀。

  石蠼村的文化遺存,是冼夫人文化的最重要源頭,是海南民居建築的典范,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的基地,主要有冼夫人及其後裔墓群、馮進勇家庭墓、海南馮氏大宗祠及陽夏廟、馮公祠等。

  冼夫人及其後裔墓群。冼夫人當年行軍作戰的的遺存:鎮船石(長2.98米,寬0.62米,重1噸多)、功力石、古水井、飲馬湖(梳狀,水面40畝)。冼夫人墓園及其後裔墓群幾十處,面積約70畝。冼夫人陵冢為條石疊砌而成,下部呈八角體,上部呈半球體,頂部為球體,共9層。冢前有金童、玉女墓以及香爐、石碑,冢後有太監、候神墓。1994年被列為澄邁縣文物保護單位。

  馮進勇家族墓。面積約1畝,內有宋、元朝代的石冢多座,頗具當時風貌。2001年被列為澄邁縣文物保護單位。

  海南馮氏大宗祠及陽夏廟。馮氏大宗祠建於隋炀帝大業5年,即公元609年,坐癸向丁,主要建築呈三路三進布局:中路是主體,有大門、前殿將軍第、中殿谯國殿、後殿始平堂,左路有左殿陽夏廟,右路有右殿出嗣堂(1994年拆除建石蠼小學)。整座院落四周圍干部牆,形成一個布局嚴謹、主次分明、庭院寬敞的格局。各殿堂均為八角石丁山牆,內勢木柱柁墩抬梁,柱磉、柁梁、屋脊、檐牆等廣泛采用木雕、石雕、灰雕、磚雕、陶雕、壁畫等多種工藝做裝飾,雕刻技法有陽刻、陰刻、镂空等多種,彩繪色彩艷麗,景物逼真生動,人物栩栩如生。圖案內容多是桂花、芙蓉花、萱草、海棠、蓮花、雲、龍、鳳、麒麟等吉祥物和廣為流傳的吉祥典故,如“仙姬送子”、“鯉跳龍門”、“麒麟獻瑞”、“斗酒詩百篇”、“姜太公垂釣、”“福壽綿長”等,反映了人們追求國泰民安、人丁興旺、延年益壽、事業發達、生活美滿的美好願望。馮氏大宗祠堪稱海南傳統建築的傑作、古代宗祠建築的高麗名片,承載著海南千年歷史,沉澱著深厚的文化涵層。2001年11月,被列為澄邁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馮公祠(含文林馮公祠、次世中房祠和廣文第)。馮公祠始建於明代,現存堂屋8座,用地面積約2畝。其建築布局與大宗祠相似,但具有明朝特色。文林馮公祠保存較好,次世中房祠次之,廣文第毀壞嚴重。三祠於2001年被列為澄邁縣文物保護單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