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平樂古鎮天工應物風情園揭開神秘面紗

平樂古鎮天工應物風情園揭開神秘面紗

日期:2016/12/16 18:45:00      編輯:古代建築
   “阡陌交通,屋捨俨然,男耕女織……”日前,平樂匠心打造的又一景區——“天工應物”風情園在白沫江畔揭開神秘面紗。這個以“復原古鎮歷史記憶,傳承民間手工技藝和農耕文化遺產”為主題的“百年古村落”,一開園便好評如潮,被稱作“活下來的文化遺產”、“記憶中的田園牧歌”、“世外桃源”……

  園內,釀酒、搾油、造紙、碾米、磨面、織布、制陶、竹編、木刻、打鐵等作坊林立;農家小院、官宦莊園、平民草捨、耕夫土房錯落有致;竹林掩映中,小橋流水,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令人宛若穿越時光隧道,步入了百年歷史的農耕歲月。“確實不錯,質樸中透出壯觀,平淡中透出新奇,非常適合現代都市人返璞歸真的體驗和向往,在四川古鎮景區裡也非常具有代表性。”游客王女士贊不絕口。

  走進古樸院落

    農家小院均是傳統的三間兩頭轉的川西民居建築,U字形排列,土磚圍牆、籬笆院門、晾曬農作物的晾架、風谷機、紅辣椒、玉米棒子、水井等,處處彌散著農村的獨特風味,體現了農家院落特點。小院房屋正中是高大明亮的堂屋,一般供奉著祖先的牌位,兼作客廳;側有臥室、客房、廚房、倉房等。白牆黑瓦,干淨利落,不高的籬笆圍欄露出淺淺的綠意。院外是休閒園,在這裡泡上一杯茶,享受陽光的沐浴,品味農家質樸生活。另外,這裡還提供啤酒,以及美味的鹵菜,可口的小吃,讓游人在體驗傳統農業之余,大塊吃肉,大碗喝酒……

  最令人稱贊的是“天工別院”(暫名),全院分四進,總長99米,面積999平方米,全部為實木穿斗結構。其中建築裝飾典范以“木雕”“石雕”為主,應用遍及棟梁、柱礎、門罩、窗棂等,內容以福祿壽禧、四季花卉、歲寒三友為主,圖畫充盈而不俗濫,意蘊莊重而不肅殺。“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在這裡,游客可享受舊時大戶人家的上賓禮遇;也可攜帶有情人坐花轎、騎大馬,在吹吹打打中入洞房、睡花床,感受“洞房花燭夜”的傳統婚慶習俗……

  體驗傳統娛樂

  耍壩是川西民俗文化的重要體現。園區同樣設有,且以傳統錢幣為原型,配合人們內心深處所追求的“福祿壽禧”等元素,構成一個原始的娛樂場所。耍壩上會不定時上演最民俗的文藝活動和雜耍表演。每逢周末,還有精彩紛呈的文藝晚會,在這裡,游客能體會到真正的平樂味。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此外,這裡還可進行山歌對唱,聆聽一曲曲淳樸的音符;也可認種“24節氣”田塊,與農夫一道耕作田園;也可在“竹麻號子”中感受平樂造紙業的悠久歷史;參觀平樂釀酒工藝的整個流程;一覽古老的土法搾油的民俗人事。小小的古村落高度濃縮了川西壩子鄉村人文風情,不僅可滿足現代人休閒、品茗、餐飲、住宿,而且還是青少年了解傳統手工技藝、民俗文化、農耕知識,體驗農事耕作的教育基地。

  復原《天工開物》

  風情園首期工程斥資800萬元,集省內名工名匠,歷時7個月打造方成。“物生於天,工開於人”。他說,風情園的打造充分借鑒了明代科學家宋應星的不朽著作《天工開物》。該書是世界第一部有關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百科全書。平樂作為川西壩子具有代表意義的古鎮,要復原歷史記憶,這是最好的范本,風情園的得名也因此而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