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臨川舒家村 棣萼長春尚書第

臨川舒家村 棣萼長春尚書第

日期:2016/12/14 18:48:01      編輯:古代建築史

臨川舒家村

    臨川區河埠鄉油頓舒家村,是一個偏僻的山區小村莊,但因該村出了個明代刑部尚書大明刑法專家舒化而名聞遐迩。明清以來該村文風鼎盛,出了多位進士,村裡至今還保存有“理學名家”、“奎壁呈祥”、“棣萼長春”等眾多的明清古建築,以及與舒化關聯的“尚書第”、“下馬亭”等的文物勝跡,吸引了游客紛至沓來。

    峰擁連珠氣作霖

    “鑒開半壁光照斗,峰擁連珠氣作霖。”這是銘刻在村中“尚書第”門坊上的一副對聯,“尚書第”為明代紅石建築,歷經400多年後,雖然有些風化了,但這幅對聯依舊字跡清晰可辨。對聯既是描寫舒家村景,據村民介紹,舒家村後有後龍山。後龍山峰連坡擁,一片郁蔥,有豐富的森林植被,村內還保存有500多年的羅漢松、千年古樟樹和銀杏等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

    風水先生說,舒家村前有朱雀,後有玄武,左有青龍,右有白虎,為風水寶地。下聯則是期盼村莊能夠科舉興旺,人才輩出。

    據臨川縣志介紹,舒化(1539-1589),字汝德,號繼峰。明後期詩人、刑法專家,補充完善了《大明律》。舒化少年時曾在臨川龍溪龍崗山一廟中讀書,並以“龍崗”為自己的別號。嘉靖三十一年(1552)中舉,三十八年(1559)進士,任衡州推官,繼任鳳陽府推官,調戶科給事中。采取撫民政策,得到世宗贊許,改任刑科都給事中,官至二品刑部尚書。舒化有文學造詣。著有《陰符經注》和詩文集《舒莊僖公集》10余卷。其詩重格律,寫景言情清新自然。《江西詩征》錄其詩作。事見《明史》、《四庫全書》。

    據村民介紹,尚書第後便是舒化宅院,宅院四幢直進,飛檐翹角,氣宇不凡。舒化宅院最著名的是有一間梨木廳,據說是福建順昌縣官吏為討好時任刑部尚書的舒化,將一座梨木橋拆了改建成的。梨木廳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了,宅院也只剩下了斷垣殘牆。但尚書第門坊前的大石獅兩座依舊雄風猶存,據說宅院周邊原有小石獅485座,但已經難覓蹤跡。尚書第門前有水塘二口,彎月形,謂裡外月塘。據村民介紹,舒化當年回家省親,裡外月塘浪湧魚躍,外月塘的魚齊往裡月塘跳,見過此景的村民議論紛紛:舒家鯉魚不跳龍門,而是鯉魚跳月塘。但舒化後回鄉隱居,月塘裡的鯉魚不再過去那樣踴躍地往月塘跳了。

    奎壁呈祥紅石坊

    游走在舒家村,發現數百年來,該村明清建築沿襲十分一致的風格:青磚黛瓦馬頭牆,紅石門坊精雕琢。色塊非常醒目,村中的古宅如“理學名家”、“奎壁呈祥”、“棣萼長春”等,均以紅石砌成門坊,門坊上有十分珍貴的紅石镂空雕刻“八仙過海”、“郭子儀拜壽”、“千裡走單騎”、“西廂記”等。這些紅石镂空雕刻除個別人物頭部破損外,整個雕刻圖案清晰,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花鳥圖案精美絕倫。 

    舒家村的明清古宅其門樓,門垛、磚、木雕,廳堂,天井,門廳,走廊,廂房,隔扇,扶欄等一應俱全,既有文化內涵又有藝術氛圍,古人的別具匠心,最經典的是體現在門坊上的這對紅石镂空雕刻,古代工匠在易於風化的紅石上雕刻出各種圖案故事,完美漂亮的镂空雕刻巧奪天工。由於村民對文物的自覺保護意識,舒家村的文物信息豐富,如明代“下馬亭”、清代“京報”都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下馬亭”在“尚書第”東,據說是當年進村的必由之路,文武官員到達下馬亭後,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然後才能進村。

推薦閱讀:

海南文昌鋪溪北書院開工修繕

福州千年火神廟被拆 專家和附近居民望恢復

代表直斥歷史建築慘遭拆除 廣州文化符號消失

太原市將完整保護店頭古村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