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省級項目 湟中古建彩繪

省級項目 湟中古建彩繪

日期:2016/12/15 0:34:50      編輯:古代建築史

古建彩繪是我國獨特的、具有歷史傳統的一門技藝。其內容非富多彩、名目繁多、流派紛呈,彩繪也就是俗稱的“丹青”。而古建彩繪就是古代工匠們在古建築物上繪制的非常精美的圖案裝飾畫,不僅美觀大方,而且具有一定的防水、防曬功能,亦可增加建築物的壽命。

古建彩繪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經過了秦、漢、魏、晉至宋、元、明、清等朝代,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秦漢時期的彩繪以丹色為主,裝飾圖案多用龍紋、雲紋、錦紋等,南北朝時期,由於受佛教的影響,又產生了新的裝飾紋樣,色彩豐富到五彩。元代又出現了旋子彩畫,一整兩破的應用,極大的提高了彩畫的觀賞性和藝術性,明清時期,才會發展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變化與發展,題材擴大、法式規范、層次分明,這使得彩繪已分為管式畫法和地方畫法。

彩繪可分為:和玺、旋子、蘇式及地方彩繪。和玺彩繪等級最高,多用與宮殿、壇廟等大建築的主殿,旋子彩繪次於和玺畫法,多繪於官衙、廟宇、牌樓和園林。蘇式畫法多用於園林和住宅四合院。盒內繪有人物、山水、花鳥等,生動活潑、地方彩繪是根據國內局部地方習俗與民族宗教審美的一種彩畫,多畫於宗教寺院廟宇、色彩絢麗、具有將強的對比感。

由於當前國家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及保護文化遺產的需要彩繪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才會不僅是一門民間藝術,更重要的已經成為一個行業,從事專業彩繪的隊伍越來越壯大了,為人們創造了一個就業和創業的機會,工匠們用自己掌握的技能走南闖北,過上了富裕的生活,也為彩繪的發展與傳承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為弘揚傳統文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