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名片”上的文化福建
日期:2016/12/14 9:42:31   編輯:古代建築史
《中國夢—國家富強》特種郵票
以福建船政的名義
位於福建會堂五樓的佳郵展廳中,20板介紹福建船政發展變遷的圖冊吸引眾多嘉賓觀賞。就在不久之後,福建船政題材郵票即將首發,助力我省這一重要文化品牌的打造。
“佳郵評選活動在福州舉行,而且以‘福建船政杯’冠名,寄托了我省向全國推薦福建船政這一文化品牌的良苦用心。”省郵協副秘書長宋曉文說,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博物館參觀了《復興之路》展覽,展覽的開始就是福建船政。“我們以福建船政的名義舉行這次活動,就是抓住了‘中國夢’這一主題。”
“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全國性活動,把福建船政文化推廣到全國去。”宋曉文說,經過不懈的努力,在這次提供的特供郵品中,都有一張小全張,背景圖上用上了福建船政的元素。而且在即將發行的“中國夢”第二組的4張郵票中,有一枚就是福建船政題材,反映福建船政在振興中華民族歷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郵票本身反映民族精神,是‘國家名片’。近幾年評選出的最佳郵票,反映的都是人們所關心的政治事件、現實事件以及傳統文化,這些元素都是構築‘中國夢’的一磚一瓦。”宋曉文表示,郵票是歷史的記錄者,它見證著中華民族為追尋“中國夢”所做的努力,也見證著中國在現代化道路上邁進的每一個腳步,“中華民族在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船政文化有其特殊意義”。
方寸世界看福建
全國最佳郵票評選活動,福州已經是第三次承辦了,是除了北京外承辦次數最多的城市。“這得益於我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在青少年中的良好推廣,以及各級領導的充分重視。”宋曉文說,借著佳郵評選的契機,省政協文史資料和學習委員會與福建省郵政公司合編了《郵票上的福建》圖書,圖文並茂地介紹中國郵政發行的所有與福建有關的郵票。
從書中我們看到,福建選題的郵票首發,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1981年5月,《傳郵萬裡,國脈所系》紀念郵票發行。此後《陳嘉庚誕辰一百一十周年》紀念郵票、《鄭和下西洋五八〇周年》《林則徐誕生二百周年》等相繼發行,以紀念相關人物的事跡和誕生。
而在福建地方文化選題中,《壽山石雕》《木偶與面具》《漳州木版年畫》《中國航海日》等均具有較大影響力。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10月發行的是,2011-26《朱熹誕生八百八十周年》紀念郵票,次年獲得最佳郵票的榮譽,這是福建選題的郵票首次獲此殊榮。這張郵票發行過程中,凝聚了海峽兩岸朱子研究者的共同努力,為朱子文化的復興和推廣起到很大作用。
“福建題材郵票的發行,一方面可以帶動全民的收藏熱,讓人們通過對郵票中福建元素的欣賞,加深對福建文化的了解,同時也有利於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宋曉文說,“比如說去年我們有兩個福建地方景觀上了郵票,霞浦灘塗上了‘美麗中國’系列郵票,‘中國古鎮’系列郵票則采用了邵武的和平古鎮,無形中就擴大了這兩個景點在全國的影響力,並帶動了這兩個地方的旅游熱潮。”
據悉,從20世紀50年代到現在,有關福建選題的郵票達到了50套87+5枚。“郵票上的福建正是美麗世界的一個剪影,我們足不出戶便欣賞到了福建的山山水水,領略了厚重的歷史文化與人文情懷,如用水彩畫描繪的武夷山、鼓浪嶼,用國畫表現的大金湖,更有那些獨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藝術,如壽山石雕、木版年畫、畲族舞蹈、媽祖女神、德化瓷器。其中蘊含的八閩元素,令八閩兒女引以為豪。”省政協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劉宏偉說。
更新更貼近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使用郵票的人越來越少,集郵者也漸漸少去。盡管如此,集郵仍是十大收藏之首,集郵愛好者的人數,依然是其他的收藏活動所無法比擬的。
“從幾個數據就可以看得出來。全國參加本次郵票評選的人數有40多萬,雖不及此前曾有過的最多投票數100多萬人,但佳郵評選仍然是參與者眾多的一項群眾性評選活動。而每套郵票的發行量平均達千萬,集郵預訂戶人數達百萬,都說明集郵這一活動的普及性和社會影響力。”宋曉文說。
郵票對重大歷史進程的記錄、展現功能,集郵的知識教化功能明顯。目前,如何強化這些功能,讓其發揮更好的作用,把郵票上承載的文化信息傳播出去?
“我們在不斷地吸引青少年參與到集郵中來。比如這次活動,我們加入了網絡投票和手機投票的參與方式,這是青少年易於接受的形式。我們還利用各種方式,吸引青少年的興趣和關注。”宋曉文說,福建在青少年集郵方面,已經走在全國前列。我省青少年集郵推廣工作早在1992年就已開始,截至去年,已經擁有青少年集郵省級及以上示范基地45個,其中全國示范基地17所,青少年郵局有20多家,集郵教材40多種。舉辦佳郵評選頒獎活動讓更多的集郵者參與集郵、體驗集郵,進而提升欣賞水平和道德素質,這也是小小方寸所獨有的文化魅力。
此外,在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郵票的選題也與時俱進,延伸所關注的視角。本次在福州舉行的活動中,安排了《網絡生活》特種郵票首發式,也有了特殊的意義。宋曉文說:“一方面,網絡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郵票的選題更貼近時代,貼近年輕人了。我們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集郵隊伍,愛上集郵這個有益的收藏文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