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吊腳樓內感知巴渝民俗

吊腳樓內感知巴渝民俗

日期:2016/12/14 18:47:20      編輯:古代建築史

吊腳樓

    走進新近落成聳立在重慶市嘉陵江畔的吊腳樓建築群——洪崖洞,其巴渝古老民俗文化的氣息撲面而來。遠遠望去,洪崖洞猶如一尊高聳入雲的巨形寶塔,高75米,下寬上窄,逐層收縮,建築面積達6萬平方米,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吊腳樓建築。它以重慶明清時代的吊腳樓為原型,依山就勢,通過分層築台、退台以及吊腳樓架空的形式,營造出一座具有濃厚巴渝民居特色的建築群。

    在這個13層高的吊腳樓群裡,巴渝民俗文化無處不在,主要有3個方面的內容:

    ●“三古”、“三街”體驗重慶老城

    重慶舊時民居建築主要有“三古”、“三街”。“三古”是在這個群樓內建造的古建築、古民居、古設施,能讓人們看後重新拾回久違了的舊時記憶;“三街”是展現老重慶的江邊碼頭街、天成巴渝街、紙鹽河畔街,漫步其間,可看見一處處的老城牆、小青瓦、石板路、木雕門窗和那築台、镂空、吊腳、出挑、錯迭、臨座等古老的建築手法。這裡集中體現了獨特的重慶建築風貌和厚重的歷史文化。

    ●青銅再造老重慶舊景

    為展現地方民俗文化,在洪崖洞各樓層裡有用青銅鑄造的舊時重慶各種民俗人物塑像。如在底層的入口處,立著一個賣小玩意兒的老人,他左手舉著一根竹竿,竿子頂端是一個稻草扎的長形圓把,草把上插有許多小鼓、紙風車、小喇叭等兒童小玩具;旁邊站有一個穿著舊式棉襖的四五歲小孩;在4樓的街旁,有一位舊時的補碗匠,身旁放著一挑補碗的工具,地上放著兩摞要補的碗。這個上了歲數的補碗匠,頭纏帕子,赤著雙腳,坐在一個小凳上,膝蓋上放著一只有裂縫要補的碗,用左手掌著,右手拿著金剛鑽,正在全神貫注地補這瓷器活;在5樓的巴渝大劇場旁,有舊時街頭賣藝人塑像;在13層頂端7000平方米的陽台上,有用青銅塑造的護城鐵炮和封火牆及昔日民間的打更的、剃頭匠……個個做工精湛,神態逼真,看後令人觸景生情,無意間勾起了對老重慶的遐想和回憶。

    ●洪崖洞裡感知巴渝風俗魅力

    洪崖洞裡最吸引人的就是應時舉辦的巴渝地方民間節日文化活動,如除夕撞鐘、初一拜年、初九玩龍、元宵焰火、端午競渡、七夕相會、中秋賞月、九九敬老等。春節期間最豐富,有宮廷燈、琉璃燈、走馬燈、孔明燈、風車燈等各式燈展及春聯、猜謎、放春牛、打春官、送財神等活動。人們置身於這個巨大的吊腳樓群中,仿佛回到了過去的巴國古城,感受了一次巴渝民俗文化的熏陶和洗禮。目前,洪崖洞已被重慶市定為“老重慶歷史文化街區”。

推薦閱讀:

武漢市新洲區顯靈觀重建落成

浙江黃巖廣化禅寺

成都安岳石窟隱秘的佛息之地

天津獨樂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