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棗莊魯封橋
日期:2016/12/14 18:47:20   編輯:古代建築史 在魯南古薛大地上,有一條蜿蜒曲折的大河,這條河就是薛河,一條穿越棗莊歷史時空的母親河。幾千年來,她用甘甜的乳汁潤澤著古薛河兩岸的黎民百姓,孕育了7300多年前的北辛先祖,創造了光彩熠熠的遠古文明。緩緩的薛河水流經棗莊薛城區陶莊鎮的奚公山下,穿過一個歷史的石橋———魯封橋。
魯封橋簡稱魯橋,在今天薛城區陶莊鎮魯橋村,村因橋而得名,它的誕生與魯王祭拜古薛先賢奚仲有關系。據傳造車鼻祖奚仲死後,被安葬在古薛河東岸的奚公山之巅,山頂現存兩個封土堆,南北相連,南邊的古墓是造車鼻祖奚仲的墓,北邊的古墓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曾任魯氏三恆季孫氏宰的冉求之墓。據《滕縣志》記載:唐宋時期,後人為了紀念奚仲,在山頂建造了香堂,在山的東側營建了規模宏大的車服祠,幾百年來,薛地官員和百姓都視奚公山為仙山聖地。明代兖州府魯王奉旨前來審理劉玄陽被誣告一案時,曾到奚公山上祭拜古薛先賢奚仲,看到奚公山樹木毀壞嚴重,於是下令封山,嚴禁百姓上山樵采,直至今日魯府封石碑猶存。
歷史的鏡頭回放到明朝。在大明王朝的一個酷暑時節,因突逢暴雨,古薛河的水順勢暴漲,擋住了人們從兖州府到徐州府之間的臨城驿東去奚公山的路。朝中有一位被稱作魯王的官員,此時正好在此地查訪“劉玄陽聚棺相見”的案情,看著河面逐漸高過堤岸,思考著如何處理這件棘手的案件給當地百姓所帶來的不良後果,他陷入了久久的沉思。“為百姓修座過河的橋吧!”身邊的侍從忽然間提了這麼一句,是啊!既然自己錯判此案,為什麼不將功贖罪,修橋以謝百姓呢?魯王若醍醐灌頂般,擊掌高呼:妙哉!妙哉!從此,古薛河的河面上便多出了一道由臨城古驿道通往奚公山的石板橋。
這座被薛河水沖刷了幾百年的石橋,在我的記憶中,永遠是那麼溫馨,因為在這裡留下了我和小伙伴們一起玩耍的快樂足跡。夏日的夜晚,孩童最喜歡在這些青石板上嬉戲、釣魚,河水漲了上來,漫過石橋,經過夏日的流水沖刷,青石板便格外光滑,孩子們在吃過晚飯後,三五成群來到這裡,爭先恐後地跳進水中洗澡,從橋東的魯橋村蜂擁而來的村婦,每人手中攜一大包衣物和洗衣盆,來到橋岸邊,村婦們一邊細心地清洗手中的衣物,一邊和同村的人或開玩笑、或一展歌喉,魯南長調的余韻仍在水面上飄蕩……
由於時代的變遷,魯封橋的西岸成了當地百姓喪葬祭祀死者的場所之一,或許是因為敬畏魯王的神靈,這種習俗便沿襲至今,唢吶聲聲作響,人聲長歌當哭,迷煙陣陣,場景甚是悲怆。
現在,魯封橋已經是風雨飄搖,處於自生自滅的脆弱狀態。隨著城鄉建設的發展,古薛大地本來就稀少的古橋會以更快的速度在我們眼前消失,然而使我擔憂的是:在今後的建設過程中能否盡全力保護這些凝聚古人智慧的老橋,為子孫後代留下自然背景下妩媚明淨的古橋影,不要讓這些古橋成為遙遠夢境中的陳跡。
推薦閱讀:
北京端門城樓
雲南德欽藏族的“土庫房”
“南國花魁”技驚瓷壇
遼寧興城祖氏石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