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土家族吊腳樓的審美

土家族吊腳樓的審美

日期:2016/12/14 17:20:15      編輯:古建築紀錄

土家族吊腳樓的審美文化

    吊腳樓形式多樣﹑造型優美,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情趣,是中國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

    黑格爾認為建築是“最初形成要比雕塑、繪畫和音樂都較早”的藝術,是美的過程的第一階段。吊腳樓作為一門藝術,它除了體現一般藝術所具有的審美個性品格外,還傳遞著本民族的技術水平﹑宗教信仰﹑風俗人情﹑文化傳承等重要信息。

    王村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轄區內永順縣的一個鎮,又稱芙蓉鎮。這裡的吊角樓多為單吊式和四合水式,它分布主要集中在山腳溪河之畔和平壩之處。獨特的地域決定了這裡的建築和裝飾藝術,體現著特有的地域風情和濃郁的民族特色。吊腳樓作為王村歷史文化的載體,結構優美、造型美觀、布局合理、自然和諧;其裝飾形式多樣、技藝精湛、寓意深刻,是湘西建築領域的一朵奇葩。吊腳樓不僅把本身的功用與周圍的環境巧妙地融為一體,使之具有良好的現實功效,而且又具有完美的藝術造型,給人以美的享受。其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吊腳樓從宏觀上給人一種別致的形式美

    《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效法自然,崇尚自然,是中國美學思想的一個重要原則。對自然之美的追求,以側重於形式美的自然美的法則在吊腳樓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吊腳樓作為審美對象的建築,它除了體現一般藝術所具有的審美個性品格外,更主要的是它具有別致的形式美,給人以美的享受。

    從宏觀上看,吊腳樓是長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組合,這些幾何形體在視覺上給人一種莊重之感,表現一種挺拔健勁之美;而其內部構架,梁、柱、枋、檩之間都互為垂直相交,這些剖面的形成采用了架空、懸挑、錯層等手法進行處理。因此,在觀察這些吊腳樓,除在視覺上給人以端莊、雄健之外,還會給人以生動活潑,干淨利落之感。

    從微觀上看,主要體現在屋頂和走廊。吊腳樓的屋頂由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構成,給人沉悶之感,但為了避免其單一的線條和硬直之感,在正脊的中部用灰瓦裝飾成花狀,再在線的低端形成向上微翹的飛檐,使這個本應是異常沉重的屋頂,反而隨著線的曲折,顯出向上挺舉的飛動,給人一種躍躍欲飛之感,體現出一種鮮明的節奏感和流動美。

    吊腳樓三面有懸空的走廊,廊沿裝有木欄扶手。木欄分為直欄桿和花式欄桿。其中直欄桿分為兩種:一種是方楞直條式,無任何裝飾較為樸素;一種為圓柱式,其木條呈圓柱形,既美觀又大方。花式欄桿一般上雕“回”字格、“亞”字格等吉祥圖案。這些條形、圓柱形、“回”字格等形狀極大的豐富了吊腳樓,避免了審美疲勞。

    王村吊腳樓不管是外形和內部結構,都呈現出恰到好處的比例關系和分層次的有序變化,具有靜中見動、動中趨向統一的靈巧多變的層次感,這種多層次的對稱,把吊腳樓推上了美的典型形態,顯示出超拔、風雅和流暢的形體風格,具有超越視覺的特殊品質,無論遠眺近覽,平視仰瞻,它那優美的形體線條,總給人一種“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美感。

    二、吊腳樓從營造理念上體現了土家人追求與自然的和諧美

    古代對自然的審美,是建立在“天人合一”之上。莊子雲:“天地與我並存,萬物與我為一。”作為建築文化,吊腳樓也體現出宇宙與自然的和諧。

    “天人合一”的建築觀是吊腳樓建築的理念,它是前人關注人與自然的交融與和諧。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只有尊重自然,才有利於自身的生存與發展。這與傳統的“天人合一”是一致的,它主要表現在擇地建房和請風水先生看地一系列活動及整體規劃上。

    在主人找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避風向陽的地方後,然後請風水先生來看“屋場”,看選擇是否符合“風水”。向山要具有“雙龍戲珠”、“二龍搶寶”、“壽星高照”等山勢。靠山具有“貴人坐椅”、“青龍環護”、“臥獅共衛”等山勢。建造房屋前,必須請風水先生推算“動土吉日”、“立房吉日”、“入宅吉日”等,以後按此時間嚴格遵循。



    在“立房吉日”後,就會舉行上梁儀式,其有歌雲:“上一步,望寶梁,一輪太極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兩旁,日月成雙永世享…….。”這裡的“乾坤”、“日月”代表著宇宙,從“推算動土吉日”、“請風水先生下羅盤定方位”、“上梁吉日”的歌中可以看出,這些在現在來說被視為迷信的舉動,但換一種角度來說,這是吊腳樓在其主觀上與宇宙變得更接近,更親密,從而使房屋、人與宇宙融為一體,密不可分。這是土家族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住宅地和宇宙相和諧的美好願望,在意向上希望人與自然的和諧意在建築上的反映。

    中國古代在建築房屋之前,對於城址的選擇,首先要相土嘗水,辨方正位,歷來重視與環境的和諧。“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上,必於廣川之下,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溝防省。”同樣,吊腳樓也遵循了這一原則。從吊腳樓的整體布局看,它為不規則建築群,房屋布局自由靈活,又無一定規劃,完全順應自然地形地物,或臨坎吊腳,或懸崖構屋,無論多麼復雜的地形條件,吊腳樓都能與之相適應。吊腳樓以別致、優美的形式點綴所處的自然環境,不但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還通過與周圍環境互相映襯與烘托,達到協調。而屋面所蓋的小青瓦或杉樹皮,這些天然材料確定了整幢房屋的天然色彩,與大自然完全融為一體,從而達到建築與自然的和諧。

    三、人文美

    吊腳樓除了具有自然美之外,還具有觀念形態美的特征。它就是我們常說的人文景觀所具有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是居住者對生活的審美意識和情感的反映。吊腳樓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主要體現在上梁禮﹑吊腳樓的神靈觀﹑相互走人家等。

    在房屋框架立好時,要舉行上梁禮。上梁禮一般是建房的第三天,在粱上系上象征喜慶的紅綢,然後由祭魯班、唱贊梁歌、拋梁粑粑等一系列的活動構成。在這些活動中,都要唱梁歌,而梁歌的唱詞涉及到生產知識、傳奇故事、天文地理等。它表現了王村居民的欣賞習慣和審美趣味。在拋粱粑粑的過程中,拋擲者站在粱上,下面幾百雙的眼睛齊涮涮的看著,各自把手伸的高高的,蜂擁而上的搶著拋下的粱粑粑。男女老少擠成一團,那場面別提有多熱鬧。那鮮艷的布匹﹑那歡快的唢吶﹑那淳樸的歌聲﹑那熱鬧的人群等,它展現了土家族獨特的風俗,也展現了它特有的文化。

    在土家族民間信仰習俗中,吊腳樓內神靈無處不在。在這裡,吊腳樓即是人的居住地,也是各神靈的棲息地。進入堂屋內,需過門檻,而門檻就有門檻神。在堂屋中,設有神龛,供有天干地支﹑本族祖先﹑九天司命﹑太已府君。在灶房內,還有灶房神。就連無意中闖進門屋內的紡織娘娘,也成為已故祖先回家看望子孫的化身等等。在除夕,主人要對吊腳樓內外的神靈進行祭祀:一是感謝眾神一年來對自家的保護;二是對來年的期望。這就表現了土家族人有著濃厚的尚巫崇鬼的情結。因崇尚較多,所以禁忌也相對較多。因禁忌較多,所以土家族人在做事的時候,就會考慮到是否沖撞神靈,於是就使自己的行為盡可能的符合神靈的要求,以減少和消除災禍的發生,這樣就限制了自我的過激行為,從而達到神人共處之美的境地。

    在堂屋中,平時家人可在勞作之余坐在長凳上休息或者聊天;夏天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冬天接待客人一般是火堂。通過走人家,大家坐在一起,唠唠家常,敘敘舊,互相述說一下家裡的喜怒哀樂等,談論的話題是無所不包。夏夜可憑靠欄桿乘涼賞月;雨天時,女人們在此地繡花、納鞋底等;農閒時,一家人可以在此聊天或者玩牌兒。它不僅使自家得到了交流,也增進了與親戚好友及鄰居的情感交流。在這裡,陣陣歡聲笑語從中傳出,時間仿佛凝滯,這體現了土家人舒適﹑悠閒﹑恬淡的生活。

    吊腳樓是土家族獨特文化的象征,應該得到保護和繼承。在大山外面花花世界的誘惑下,很多年輕人走出大山,外出務工。使土家族的一些傳統文化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式的建築和裝飾藝術。但是在王村鎮,令我們欣慰的是:古建築得到了保護和整修,而新的建築又集吊腳樓和新建築於一身。我衷心希望吊腳樓文化被世人所知﹑所識。

    總之,吊腳樓作為土家族物質和精神的載體,它向世人展示了它發展的歷史、本民族的智慧和信仰以及對美的自我诠釋。作為土家族的一份子,我將盡我所能,來宣揚本民族,從而促使更多的人去了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