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吊腳樓的審美
日期:2016/12/14 17:20:15   編輯:古建築紀錄土家族吊腳樓的審美文化
吊腳樓形式多樣﹑造型優美,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情趣,是中國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
黑格爾認為建築是“最初形成要比雕塑、繪畫和音樂都較早”的藝術,是美的過程的第一階段。吊腳樓作為一門藝術,它除了體現一般藝術所具有的審美個性品格外,還傳遞著本民族的技術水平﹑宗教信仰﹑風俗人情﹑文化傳承等重要信息。
王村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轄區內永順縣的一個鎮,又稱芙蓉鎮。這裡的吊角樓多為單吊式和四合水式,它分布主要集中在山腳溪河之畔和平壩之處。獨特的地域決定了這裡的建築和裝飾藝術,體現著特有的地域風情和濃郁的民族特色。吊腳樓作為王村歷史文化的載體,結構優美、造型美觀、布局合理、自然和諧;其裝飾形式多樣、技藝精湛、寓意深刻,是湘西建築領域的一朵奇葩。吊腳樓不僅把本身的功用與周圍的環境巧妙地融為一體,使之具有良好的現實功效,而且又具有完美的藝術造型,給人以美的享受。其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吊腳樓從宏觀上給人一種別致的形式美
《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效法自然,崇尚自然,是中國美學思想的一個重要原則。對自然之美的追求,以側重於形式美的自然美的法則在吊腳樓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吊腳樓作為審美對象的建築,它除了體現一般藝術所具有的審美個性品格外,更主要的是它具有別致的形式美,給人以美的享受。
從宏觀上看,吊腳樓是長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組合,這些幾何形體在視覺上給人一種莊重之感,表現一種挺拔健勁之美;而其內部構架,梁、柱、枋、檩之間都互為垂直相交,這些剖面的形成采用了架空、懸挑、錯層等手法進行處理。因此,在觀察這些吊腳樓,除在視覺上給人以端莊、雄健之外,還會給人以生動活潑,干淨利落之感。
從微觀上看,主要體現在屋頂和走廊。吊腳樓的屋頂由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構成,給人沉悶之感,但為了避免其單一的線條和硬直之感,在正脊的中部用灰瓦裝飾成花狀,再在線的低端形成向上微翹的飛檐,使這個本應是異常沉重的屋頂,反而隨著線的曲折,顯出向上挺舉的飛動,給人一種躍躍欲飛之感,體現出一種鮮明的節奏感和流動美。
吊腳樓三面有懸空的走廊,廊沿裝有木欄扶手。木欄分為直欄桿和花式欄桿。其中直欄桿分為兩種:一種是方楞直條式,無任何裝飾較為樸素;一種為圓柱式,其木條呈圓柱形,既美觀又大方。花式欄桿一般上雕“回”字格、“亞”字格等吉祥圖案。這些條形、圓柱形、“回”字格等形狀極大的豐富了吊腳樓,避免了審美疲勞。
王村吊腳樓不管是外形和內部結構,都呈現出恰到好處的比例關系和分層次的有序變化,具有靜中見動、動中趨向統一的靈巧多變的層次感,這種多層次的對稱,把吊腳樓推上了美的典型形態,顯示出超拔、風雅和流暢的形體風格,具有超越視覺的特殊品質,無論遠眺近覽,平視仰瞻,它那優美的形體線條,總給人一種“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美感。
二、吊腳樓從營造理念上體現了土家人追求與自然的和諧美
古代對自然的審美,是建立在“天人合一”之上。莊子雲:“天地與我並存,萬物與我為一。”作為建築文化,吊腳樓也體現出宇宙與自然的和諧。
“天人合一”的建築觀是吊腳樓建築的理念,它是前人關注人與自然的交融與和諧。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只有尊重自然,才有利於自身的生存與發展。這與傳統的“天人合一”是一致的,它主要表現在擇地建房和請風水先生看地一系列活動及整體規劃上。
在主人找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避風向陽的地方後,然後請風水先生來看“屋場”,看選擇是否符合“風水”。向山要具有“雙龍戲珠”、“二龍搶寶”、“壽星高照”等山勢。靠山具有“貴人坐椅”、“青龍環護”、“臥獅共衛”等山勢。建造房屋前,必須請風水先生推算“動土吉日”、“立房吉日”、“入宅吉日”等,以後按此時間嚴格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