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深圳高嶺古村四百年沉睡歷史

深圳高嶺古村四百年沉睡歷史

日期:2016/12/14 18:44:48      編輯:古代建築史

古村已無人居住,到處殘磚斷瓦,顯得頹敗

古村已無人居住,到處殘磚斷瓦,顯得頹敗

    因為無人居住,這裡的建築保存完整,也因為無人居住,這裡已經籐蔓叢生,位於南澳東山社區的高嶺村,或是深圳最古老的村落。400年前,一群來自福建的客家人在這裡落地生根,開枝散葉。而在上世紀90年代初,村民因交通不便陸續遷出,在山下新建村落,命名為“高嶺新村”,而原來的村落,則被稱為“高嶺古村”。逢年過節,部分村民還是會回到古村,祭奠先祖,追憶往日生活。

    山上古村,山下新村

    4月3日是清明假期第二天,高嶺新村因靠近桔釣沙沙灘和游艇俱樂部,不少市民前來踏青,村中農莊和度假屋也隨之喧鬧起來。老村長周水棠卻感歎“過去的時光,再也回不去了”。

    與高嶺新村僅一路之隔的高齡古村位於山上,拾級而上,偶爾會遇到上山打理荔枝林和養蜂的村民。石板路兩側是梯田,雜草叢生。原村民說,這裡以前是花生地,水稻田在山下。往古村的路上,有一座古碉樓,村民們習慣稱之為“炮台”。

    “每晚7點到第二天早上7點,四名男丁就在‘炮台’站崗。”62歲的村民周雪林回憶說,小時候土匪多,村中專門安排壯丁放哨。如今,當年硝煙已然散盡,“炮台”也只剩下四面牆壁,因為旁邊大榕樹形成天然屏障,並不容易被發現。

    不少村民到海外謀生

    古村的建築有點徽派味道,白院牆,蔓籐爬上花窗,天氣陰沉時有淡淡水氣,整個村莊像浸在水墨色裡一樣。每棟老房子都編上號碼,房門大部分被拆除,裡屋還擺著罐子、席子、椅子等用具。因無人居住,顯得頹敗。

    “房子有50多棟,已經倒了不少。”老村長周水棠介紹,人丁最旺時,村中有400多人,後來陸續到海外謀生,現在只剩下160多人。

    盡管已經搬離古村,但祭祖習俗依然保留。古村的周氏祠堂是保存最完整的老房子,大門外張貼的對聯色彩如新。“會專門派村民上來清理,而且逢年過節都會回來祭拜。”周水棠說,村中以周姓為主,還有王、何等姓,盡管新村也有祠堂,但大家還是習慣來這裡來祭拜。

    學校也有近百年歷史

    被舊屋圍在中間的建築是高嶺學校,希臘多立克柱式風格,它是村中唯一的西式建築,也是唯一的兩層建築。學校有近100年歷史,由華僑捐資建立。

    “按照村裡老規矩,學生讀到小學三年級,就要到山下的東山小學讀書。”曾在高嶺學校就讀的周雪林說,建築內部分為四個教室,上下各兩個,高年級在樓下,低年級在樓上,一層木板將它們隔開,考慮到安全原因,如今已將木板撤走,只剩下粗大的木樁。

    高嶺古村被綠樹所遮掩,不到村口基本看不到村中舊屋,然而在古村的位置卻能俯瞰整個新村。“只有當地村民可以出入,外來的人都不可以。”守山人阿虎說,2004年七娘山封山育林,高嶺古村也在封鎖范圍,但偶爾還是有“驢友”到山上去找尋古村,“出於安全和古村保護考慮,還是不希望有人隨意上去”。

推薦閱讀:

河北元氏古郡家家有“秦磚漢瓦”

湖南浏陽文華書院

泸州老城牆的前世今生

雲南光尊寺的前世今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