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嬉戲的江豚激起白浪花,渡船上菜農挑著水靈靈的蔬菜,白牆黛瓦的古建築依稀透出80年前的繁華,文學愛好者們的熱情好似初夏的陽光……5月22日下午,著名作家王蒙等一行近20人在銅陵考察、采風,他們都說,這裡歷史悠久、景色秀美,風土人情極具特色,散發出悠久的文化魅力。
和悅洲上訪江豚
作家們踏上和悅洲上的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欣賞江豚戲水,參觀水族館、標本館,感受“水中活化石”的獨特魅力。長江邊古鎮的景色十分宜人,只見江上水鳥逐波戲浪,江岸樹影婆娑起舞,江豚們忽隱忽現。飼養員介紹說,銅陵大通鎮的水域是養殖淡水豚的理想區域,最近保護區裡又添了兩頭江豚幼崽。
保護區裡的人們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使得作家們受到極大的情緒感染,他們也融入到這溫馨的場景中。著名作家、學者,原中央委員、文化部部長王蒙,特意從飼養員那裡要來幾尾魚,親自扔給水中的江豚。安徽作家潘小平、周根苗等用照相機鏡頭留住了江豚的可愛形象。
“人文關懷是文學創作的源泉。”王蒙對淡水豚保護區的工作表示贊賞。
體驗古鎮風情
作家們漫步在和悅洲老街,對於大通古鎮的悠久歷史表示贊歎。在和悅洲一塗姓居民家,王蒙和塗家老夫妻聊天,聽老夫妻講述前輩們一百多年前在這裡生活的往事。塗家的房子是古建築,天井、木制閣樓,門口還有一口井,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對於古鎮的發展前景,作家們也提出了許多好建議。塗家的隔壁是一家農家樂飯店,王蒙仔細詢問了經營情況。他說,應當利用這裡的人文、自然資源,發展生態和文化旅游業。當他得知銅陵已經對和悅洲進行了旅游規劃,正在招商引資時,表示首肯。
在和悅洲老街,安徽作家裴章傳、許春樵說,他們浏覽了其他地區不少古建築群,感覺和悅洲上的古建築特別原味原汁,沒有人為的痕跡,“這是極好的文化旅游資源。”
與文學“粉絲”互動
知名作家一行在銅考察、采風期間,銅陵眾多的文學愛好者慕名前來,跟隨作家們一同體驗銅陵的自然、人文風貌,並與作家們共同探討當代文學領域的話題。
從事文字工作二十多年的銅陵市民劉先生專程來拜訪文學大家王蒙。劉先生帶來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第一次出版的王蒙短篇小說集《冬雨》,請王蒙簽名留念。“我是王蒙老師的‘粉絲’,當年買的這本《冬雨》,書價只有7毛錢,現在紙張已發黃,我依然珍藏著。”劉先生說,最近將王蒙的許多作品又看了一遍,依然有新的收獲。王蒙幽默地說,80版的這本《冬雨》,他現在也很難找到幾本,希望能將劉先生收藏的這本書買回去。
在和銅陵文學愛好者交流的過程中,知名作家們都認為,銅陵的文學氛圍很濃郁,愛好文學、致力筆耕的人很多,這是一個城市文化底蘊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