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文化之根”的縮影:深圳市現僅存古村落80余座
日期:2016/12/15 15:07:06   編輯:古代建築 深圳市現僅存古村落80余座,寶安區占到38個,其中觀瀾古墟鎮、石巖浪心村、福永鳳凰古村為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文物。文物考古專家認為,寶安古村落集建築藝術、雕塑藝術、繪畫藝術以及哲學、倫理、風水、書法於一體,集中反映了嶺南地區廣府、客家民居的建築風格特色,是“原生態的建築文化博物館”,是“深港文化之根”的縮影。
觀瀾古墟:深圳唯一完整保留的古代墟街
具有260年歷史的觀瀾古墟,是晚清、民國初期深圳四大名墟中唯一完好保存下來的一個,另外三個分別為東門老街、沙井青平墟、沙頭角老街。觀瀾古墟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由觀瀾大街、買布街、新東街等十幾條街道、巷道所組成;最長的街道約150米,最短的街道10余米。建築保持著嶺南客家老墟市繁盛時期的布局和風格,現存商鋪100多間,民居數百棟,保存有6座碉樓。
觀瀾老街歷史上曾是外國商品進入寶安、惠陽、粵北地區,和內地商品出口國外的中轉站。
浪心古村:距今270多年的古建築標本
石巖浪心清代民居位於石巖街道辦浪心居民小組,始建於清初,距今約270年歷史,占地近5000平方米,總建築共100多間,除兩間祠堂和一間“序西書室”舊私塾外,其余均為民居。浪心古民居坐東向西,前三排南北共12列,長130米左右,東西共三行,長35米左右,每列房屋中間由寬約1米的巷子隔開,巷子路面由青磚砌成。建築規模較大,包括宗祠、分祠、書室、碉樓、民居、巷道、古井等,布局合理、類型齊全、建築質量較好。其中楊氏宗祠內清宣統元年(1909年)《修建宗祠碑記》保留了宗祠重修時豐富的經濟信息。此外該居民小組至今還保留有民國時期抄錄的浪心村《袁氏族譜》。
鳳凰古村:深圳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
位於寶安區福永街道的鳳凰村始建於宋末元初,是文天祥後裔、文氏宗族的祖居和民居,距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該古建築群占地30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現存明、清古建築共60座,其中“松莊祖祠”、“茅山公家塾”、“協和公祠”為明代嘉靖年間(約1550年前後)及末期始建,清代中期(約嘉慶年間)重修,其余大部分古代建築為文氏後代於清初、中、後期陸續始建或重修而保存至今。古建築群中保存最完好的顧三書室是清光緒八年,由當時村裡的富翁文顧三所建。廣東省文化局和中山大學的考古專家們曾對鳳凰村作過考證,認為鳳凰村的明清古建築群是深圳市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