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的傳統婚禮帶有著濃厚的民族特點
日期:2016/12/14 22:02:00   編輯:古代建築史
滿族的婚禮既帶有濃厚的本民族特點,又融合了不少漢民族的風俗禮節。首先要訂婚、放定(即,遞財禮),之後在結婚前一日,送親的要喝“迎風酒”。新娘則離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俗稱“打下發”。次日清晨,女方家用彩車送親,由其哥哥護送。彩車到新郎家時,洞房門前的地上放有一火盆,讓喜轎抬著新娘從火盆上經過,俗稱"過火避邪"。為趕走或殺死隨轎而來的鬼怪,新郎要向轎門虛射三箭;也有實射的,但一般都是朝轎底射,以免傷著新娘。新娘被人扶出轎後到天地前,同新郎一同向北三叩首,俗稱“拜北斗”。拜完北斗後舉行“撇盞”儀式,即頭戴紅蓋頭的新娘和新郎,面朝南跪在院中的神桌前,桌上供豬肘一方、酒三盅、尖刀一把,薩滿單腿跪在桌前,一面用滿語念經,一面用尖刀把肉割成片拋向空中,同時端酒盅齊把酒潑到地上。主要目的是乞求上蒼保佑新婚夫婦,使他們子孫滿堂,白頭偕老。
舉行完以上這些儀式後,新娘由全科人(即父母子女俱全的人)攙進洞房。新娘過門坎時,在門坎上放有一副馬鞍,新娘必須從上面跨過去。新房的床鋪必須全科人鋪設,洞房鋪好後要在房內奏樂,稱“響房”。新娘入洞房時,一小女孩手拿兩面銅鏡,對新娘照一下,然後把銅鏡掛在新娘的前胸後背。接著,另一小女孩遞過兩只錫壺,裡面盛有米、錢等,新娘或抱在懷裡,或夾在腋窩,俗稱“抱寶瓶”,又叫“抱保媒壺”。在揭蓋頭後,夫妻喝交杯酒,吃合喜面、長壽面或子孫饽饽等。
滿族自古好歌舞,古代舞蹈多由狩獵、戰斗的活動演化而來。此外滿族民間有許多體育與娛樂活動。"雪地走"與"采珍珠"便是其中的兩項。"雪地走"為女子傳統體育活動,參賽者需身著旗袍,腳穿高底旗鞋競走,以先到達終點者為勝。因穿高底鞋走路如踏雪行而得名。珍珠,滿語稱"尼楚赫",滿族人視之為光明和幸福的象征。據說,過去滿族的先民女人曾在牡丹江裡采珍珠,此活動便是模仿這種生產勞動而形成的。其運動器材簡單,對場地的要求也不嚴格,非常適合民間開展,具有廣泛的群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