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鼓樓的“前世今生”
日期:2016/12/14 18:44:08   編輯:古代建築史 從6月中旬起,位於銀川市商業中心要道的鼓樓被一圈藍色的隔斷圍起,路過此處的行人、車輛都會放慢速度通行,一方面為的是在變窄了的道路上互相避讓,一方面也在猜測,鼓樓怎麼了?
消息很快傳出,鼓樓迎來了期待多年的大修。銀川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市區裡能看到的古跡也僅有三樓兩塔一城牆。其中的三樓便是鼓樓、玉皇閣、南門樓。尤其是鼓樓,雖早已失去了當日的輝煌,卻在快速發展的現代化城市中保有著標志性的意義。
那麼究竟鼓樓曾擁有怎樣的輝煌?如今面臨怎樣的問題?大修後又會以怎樣的面孔示人?帶著這些疑惑,記者走進維修中的鼓樓,回顧它的“前世今生”。
演變中的鼓樓名稱
坐落在銀川市解放街和鼓樓街交會處的鐘鼓樓,又稱“十字鼓樓”、“四鼓樓”,俗稱“鼓樓”。總高36米,占地576平方米。由台基、樓閣、角坊組成。台基呈正方形,邊長24米,高8.5米,用磚石砌築。
鐘鼓樓台基始建於1821年,為清道光元年寧夏知府趙宜喧主持建造,並手書了洞額石刻題記。
古代中國的城市幾乎都在中心位置修建鐘鼓樓,負責向全城報時。但翻看史料中舊時銀川城的格局,鼓樓卻不在市中心,而是位於城市的偏東邊。青年學者唐榮堯告訴記者,在《弘治寧夏新志》的《城池》篇目中記載道,元末,退居沙漠中的蒙元殘余勢力常常翻越賀蘭山,從西邊侵擾寧夏城(現在的銀川城)。主持寧夏城軍政事務的參政哈爾巴台看到寧夏城的西邊在這種侵擾下很難駐守,便下令放棄今銀川城的西邊,重點防守東邊,並下令將報時的谯樓修在了目前的玉皇閣的位置。直到明代正統年間,修復了西半城後,在城的西門樓修建了谯樓,元朝末年的那座鼓樓就成了“舊鼓樓”。
隨著鼓樓報時的功能逐漸退化,人們逐漸不再稱呼其為谯樓,而是沿襲鼓樓建設之前就有的四個牌樓的叫法,叫做四牌樓。
20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銀川的鼓樓上四角各有一個小亭,四個亭子內有大皮鼓,定時而擂,老銀川人便稱呼鼓樓為“四鼓樓”。隨著抗日戰爭的到來,當時的寧夏省主席馬鴻逵便下令將朱元璋時期在銀川城一座西夏廢廟中發現並改造的一口大銅鐘運往鼓樓,每逢有日本戰機飛近時,守衛的士兵就用一根大木樁撞擊銅鐘,提示市民們及時躲避。從1937年11月到1939年3月,鼓樓的鐘聲三次響起,使得銀川的老百姓三次躲避,減少了日軍轟炸造成的傷亡。這一段時間,也是鐘鼓樓真正鐘、鼓並存的時代。自此以後,寧夏省城的老百姓就把鼓樓的老稱謂改叫為“鐘鼓樓”,現在上了年紀的老銀川人還依然把鼓樓叫做“鐘鼓樓”。
抗日戰爭結束後,鼓樓上的大銅鐘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後來被搬出鼓樓,由民國寧夏省政府放置於中山公園裡,也就是現在中山公園湖心亭內的那口大鐘。
四牌樓原址上建立的鼓樓
鼓樓名稱是這樣演變的,模樣上又經過了怎樣的變化?
公元1821年,時任寧夏知府的趙宜喧在銀川城鄉紳名流的建議下,在四牌樓的原址上主持建造了鐘鼓樓的台基,並手書了洞額石刻題記,但不是今天所見到的鼓樓模樣。
20世紀初,當時中國很多城市都有規模不同的鼓樓,在銀川500公裡范圍內,甘肅的靖遠縣、武威城,寧夏的中衛縣、固原縣都有鼓樓。因此,寧夏地方紳商建議當地政府修建鼓樓,並紛紛捐款。1908年,在趙宜喧主持修建的台基上,又建了三層樓梁架,有了鼓樓的大概輪廓,但因為施工後所需的款項和所捐的錢物之間缺口較大,修建中的半成品鼓樓停工了。10年後,才由寧夏縣知事余鼎銘出面接續重建,並在四角增蓋了卷棚頂角坊,這就是今天人們所見到的鼓樓。
具有革命紀念意義
除了以上所說,鼓樓還是一座具有革命紀念意義的古代建築物。1926年,國共合作時期,寧夏第一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中共寧夏特別支部,以及國民黨縣黨部的辦公地址,就設在鐘鼓樓上的東北角坊。1949年9月23日,寧夏解放,9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兵團司令員楊得志、政委李志民,以及寧夏地方知名人士,一同在鐘鼓樓上檢閱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入城儀式。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對鐘鼓樓進行了多次加固維修。近年,又在鐘鼓樓四周增辟了環形花壇,樓上建立了黨史陳列室,後來還曾做過一些書畫類展出。
走過數百年的時光,鼓樓是銀川城為數不多的歷經明、清、民國的建築,它內積的滄桑和人文內涵,不僅使它成為銀川市的一個標志性建築,也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成為銀川老城區最核心的地方。
推薦閱讀:
東莞千年古邑泗安島
永春天竺寺遺址的往事千年
休寧縣萬安古街百年皂莢巷
泉州小巷的古早味
水泥“外衣”難掩“內傷”
6月27日,記者跟隨本次全面負責鼓樓維修工作的銀川市文物管理處研究部主任丁晰賢,來到了正在搭建腳手架的鼓樓跟前。
據丁晰賢介紹,六七年前,銀川市對玉皇閣進行維修後,便委托陝西古跡遺址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對鼓樓做了“體檢”,當時發現鼓樓外牆油漆彩繪斑駁脫落,部分木構件腐朽嚴重,檐柱彎曲,滾動卯榫脫開,基礎下沉,木構件傾斜嚴重,存在倒塌的危險。而且台基防水不好,牆體浸水嚴重,牆面潮濕,抹灰層開裂、空鼓,牆體磚酥鹼,嚴重破壞牆體的承受力。
2009年至2010年,銀川市文物局又委托長沙中大星圖地理信息有限公司對鼓樓變形情況進行了檢測。結論為:鼓樓木立柱明顯沿順時針方向扭轉,西面、北面最為明顯;台基底部呈現明顯的不均勻沉降,且不均勻沉降繼續發展。由於鼓樓第二層沿順時針方向扭轉嚴重,西面立柱扭曲最大達到16.7厘米。
鑒於鼓樓的殘損狀況,銀川市文物部門關閉了鼓樓的對外開放,打報告申請維修。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准備工作後,6月12日正式開工維修。
按道理說,歷史上鼓樓曾經多次維修加固,幾乎是每隔十年就要進行一次維修。曾對鼓樓進行過的最大一次維修是在2006年。而之後的2008年,自治區五十周年大慶前,相關部門又對鼓樓木構件重新油漆彩繪,同時進行更換地磚、屋瓦等局部維修工作。
因為資金問題只能修繕局部,卻很難做到整體維修――這是鼓樓以及眾多古建築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之一。而過去對鼓樓修繕的一些不當措施,也給鼓樓留下了隱患。
多年前為了美化鼓樓周邊的環境,園林管理部門在鼓樓牆底建立綠化帶,綠化帶裡面有灌木、花卉、草坪等。為保證綠化效果,要不停地澆水,這給鼓樓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鼓樓就像是“坐”在了水盆上。
再加上20多年前,鼓樓維修工程開工,銀川市政府有關部門不顧文物部門的勸阻,要強行在鼓樓外牆上抹水泥、塗紅色,並已開始動工。文物部門據理力爭無果,只得打報告至國家文物部,通過上級部門施壓,這項工程才被緊急叫停――但已經晚了,抹在上面的水泥已經凝結,很難摳下來了。無奈,只得在半干的水泥上做了假的磚縫,便是我們後來看到的鼓樓的外觀。
鼓樓“卸妝”展原貌
據丁晰賢介紹,這次大修第一個動作便是給鼓樓“卸妝”,把外層的水泥塗層卸掉,恢復其原有的清水磚牆面貌,不再讓表面附著任何東西。而部分破損的青磚,將被挖除,替換成在外地專門訂制的同規格、同樣式的磚體。最大程度地保留鼓樓的原始信息。
至於上層木樓的傾斜扭轉問題,情況到底有多嚴重目前還不清楚,需要先把其頂部的磚瓦拆除,然後根據進一步的檢測情況來確定如何維修。“當然我們是按照專業修繕古建築的方式,將拆下來的每一塊磚瓦、零件等分門別類地編號,進行技術處理和維修後再按原樣一塊一塊地復原,以保證鼓樓的原貌。”丁晰賢告訴記者。
除此之外,鼓樓南北側滲漏的情況,將進行專門的防水處理,並重做排水系統,把現在排水明管,包在牆體裡,恢復鼓樓原有的模樣。同時,此次鼓樓大修還將對腐朽的牆內柱、殘損的屋頂磚瓦、破碎的地面方磚等進行更換。安裝全新的消防系統、安防系統等。
本次的維修預計於明年的6月30日完成,預算近300萬元。丁晰賢希望盡可能在今年之內完成土木建設,爭取提早完工。
了解了修繕計劃,大家更關注的應該就是鼓樓完成維修後,如何使用?是否恢復開放?對於這個問題,丁晰賢告訴記者,修好後的鼓樓如果開放,仍舊會面臨很多問題,比方說開放後如何管理?人流的增多會不會對鼓樓造成破壞?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那就是鼓樓位處銀川最繁華的街道之一,還在一個T字路口的中心,行人前往鼓樓必定要橫穿馬路,這就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隱患。所以大修後的鼓樓該如何使用,還需要等待相關部門的進一步商議。
推薦閱讀:
東莞千年古邑泗安島
永春天竺寺遺址的往事千年
休寧縣萬安古街百年皂莢巷
泉州小巷的古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