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0日,光緒甲辰年制的“純陽仙觀”道教石碑,在廣東景區七星巖玉屏巖景點“出土”。石碑為花崗巖石材,碑文“純陽仙觀”為陰型雕刻體,時間為“光緒甲辰年”。
光緒甲辰年制的“純陽仙觀”道教石碑,在廣東景區七星巖玉屏巖景點“出土”。廣東天文科普基地?五羊天象館館長齊步雲10日表示,“純陽仙觀”石碑的重顯表明肇慶“仙文化”與廣州五羊城“仙文化”有著緊密的淵源。
經現場測量,該“純陽仙觀”道教石碑約長300厘米,寬80厘米,高18厘米,為花崗巖石材,碑文“純陽仙觀”為陰型雕刻體,時間為“光緒甲辰年”。
齊步雲說,他從史料中得知肇慶七星巖景區道教有鼎盛的記載,並經過一年多的尋找,今年中秋節前在景區“集翠亭”靠山邊的亭邊發現“純陽仙觀”道教石碑。
據景區文物管理所介紹,玉屏巖是七星巖景區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道教文化比較集中的地方,集“玉皇殿”、“三仙觀”、“十八奶娘廟”、“碧霞宮”景點一體。
據記載,“純陽仙觀”位於玉屏巖西南面山腳,建於清光緒三十年間(1905年),有“道教的洞天福地”之譽,設有山門、純陽殿、觀音殿、拜亭、廳、閣等十多間建築,塑有呂祖、觀音神像和關羽等忠臣孝子的牌位,每年農歷四月十四日“呂仙誕”信眾聚氣,香火鼎盛。
記者在現場看到,五十年代後“純陽仙觀”內建築大部分毀塌,原址多為現代紅磚重砌作曾為景點的庫房,後被廢棄,現雜木叢草圍困,唯有“純陽仙觀”花崗巖門柱子仍被鑲嵌在現代水泥之中。
齊步雲稱,道家文化有“國教”之稱,在承傳和弘揚中國古文化、民俗文化中,重建“純陽仙觀”,可與景區的 “玉皇殿”、“三仙觀”、“十八奶娘廟”連為一體,形成一條以道教文化、民俗文化為特色的旅游線,同台演繹廣州五羊城的“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