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市區人民路的市八中校園內,有一方清雍正年間的石碑,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雖然歷經幾百年的風風雨雨,碑身已出現裂紋,部分文字已經剝落,但是石碑上勸人向善的碑文和碑陰篆刻的捐贈者商號名依然清晰可見。這對研究許昌的宗教發展史、商業發展史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同時對清代許昌城市格局有一定的佐證作用。
曾經的四王廟,現在很多許昌人不知道
在市八中校園內教學樓前花壇西邊,矗立著一方高約3米的石碑。整通石碑構件完整,分為龜趺、碑“這裡以前是四王廟,這方碑是清朝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為修建鐘鼓樓而立的。”11月28日,市八中歷史教師白崇弼老師向記者介紹了這方碑的歷史,“碑首用篆書刻了‘四王廟創建鐘鼓樓記’幾個字。碑身介紹了清朝順治、康熙年間敕封‘四海龍王’,也叫‘金龍四大王’,祈求風調雨順。碑陰則刻著捐贈者的商號名。落款為‘雍正八年’。”
“我還以為這裡是以前的文廟,原來是四王廟。”該校張老師說,他一直以為這裡是當時的文廟,聽了白老師的解釋,才弄明白了。
“我以前也聽說這裡曾經是一座古廟,但是一直弄不清楚到底是一座啥廟。”居住在人民路今年60歲的徐永德說,他周圍的很多鄰居也不知道這裡原來是座啥廟。
“四王廟到底是啥時間修建的,沒有找到記載,倒是它東邊的興國寺我弄清楚了是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修建的。”白崇弼老師說,四王廟信奉的是道教,興國寺信奉的是佛教,兩個不同的教為了修建鐘鼓樓都積極參與。“這說明當時道教和佛教相處得非常融洽。”白崇弼老師說。
碑身正文勸人向善,碑陰篆刻捐贈商號名 “整通石碑構件非常完整,分為龜趺、碑身、碑首三部分。”白崇弼老師說,這方石碑以前是被埋在地下的,是學校建花壇時挖出來的,學校為了保護好石碑,不但用欄桿把石碑圍了起來,還用三根三角鐵把石碑支撐好。
“我前一段時間專門進行了一次拓印,但是由於石碑年代久遠,上邊刻的字有一些淺,再加上當時天氣不是太好,風太大,所以不是很成功。”白崇弼看著自己的幾張拓片遺憾地說,要想解讀碑文內容,必須看全才能理解,所以,他想過一段時間,天氣好了,再進行第二次拓印。
“不過,從這些拓片上,人們還是能夠看到石碑上刻的是勸人向善的內容。”白崇弼說,“碑文上的‘暮鼓晨鐘、入廟而肅然、知聲已勸善之意’等,足以說明碑文乃勸人向善之意。”
石碑的背面則篆刻著“和興號”、“在天號”、“開源號”、“成義號”、“信興號”等20多個為修建鐘鼓樓而捐款的商號名。“從這些商號名中可以看出當時許昌的繁榮程度,也能給研究許昌的宗教發展史、商業發展史提供不可估量的重要資料,同時對清代許昌城市格局有一定的佐證作用。”白崇弼說。
市八中歷史深厚,軍閥混戰時曾是指揮部 “市八中這個地方以前是很有名氣的,在軍閥混戰時被蔣介石當作司令部。”白崇弼說,市八中曾經是清末新政發展教育,許昌創建的第一所小學,名稱是“許州官立高等小學堂”,20世紀二三十年代改成了“許昌縣立第一小學”,20世紀40年代設有“師范學校”。
“軍閥混戰時,蔣介石率領軍隊和馮玉祥的軍隊作戰。當時由於學生都放假了,學校又是現成的建築物,所以被蔣介石當成了指揮部。”白崇弼說,他聽居住在附近的老年人說,當時居住在此處的居民從牆外看到學校內架設了無線電天線,都感到很好奇。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無線電天線。
“新中國成立後,學校改名叫‘新許中學’,1956年正式改為市八中。”白崇弼說,市八中的校名一直用了43年。到了1999年,該校曾改名為“許昌師專附屬中學”,2003年3月又恢復了市八中的名稱。
收藏地方文獻,為研究歷史搜集資料 “我本來就是教歷史課的,也很喜歡歷史,所以平時特別留意收藏古書、文獻資料、地方志一類的書籍和資料。”白崇弼老師說,他今年38歲,1998年從許昌學院歷史系畢業,之後就到許昌八中教歷史課。
“愛上收藏地方文獻其實很偶然。2001年,我在文峰游園附近的舊書攤上發現一本《民國22年許昌縣志》。我翻開一看,覺得這本書很好,對研究許昌地方文化很有幫助,就買了下來。”白崇弼說,從此他就特別留意收藏許昌的地方文獻等資料。
“我目前收藏有《許昌地方志》、《許昌市志》、《許昌縣志》等,還有《許昌中心醫院志》、《許昌水利志》、《土地志》、《地方鐵路志》等。”白崇弼說,他不但收藏了《許昌地方志》等,還收藏了許多家譜、族譜和有關許昌街道、建築物的老照片等。
“每當我翻開《許昌縣志》看到許昌很多老街道名字的來歷以及發生的故事,就特別激動。比如,人民路,曾經叫市場前街。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當家作主了,這條路正好在當時的許昌市政府前邊,所以改名為人民路。”白崇弼說,下一步,他還會繼續搜集地方志之類的文獻資料,然後整理歸類,報到市檔案局,便於研究人員查閱。“以後,如果誰需要查找這方面的資料,都可以和我聯系,我一定毫無保留地提供給大家。”白崇弼說,目前,他收藏的有關許昌的歷史資料雖然不是很齊全,但能夠為研究許昌的發展史起到一些作用。因此,他很想為研究許昌發展史提供方便,更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高興,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