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工藝品 >> 仿古陶瓷 >> 古樸大方、仿中有創的漢代釉陶(圖)

古樸大方、仿中有創的漢代釉陶(圖)

日期:2016/12/14 18:04:53      編輯:仿古陶瓷


    釉陶是施有低溫鉛釉的陶器的總稱。在普通粘土胎表面,塗上含有大量鉛的濃厚的深綠、淺綠或棕黃色釉,以鉛的化合物為助熔劑,低溫燒制而成,因而其釉層光亮美麗,清澈透明。 

    釉陶最早出現於西漢的墓葬,因低溫燒成,不夠堅固,實用性差,所以大多為隨葬的明器。漢代釉陶以綠色釉為主,也有黃色或黃褐色釉,其他顏色罕見。綠釉以銅元素為著色劑,黃褐色釉則以鐵顏色釉為著色劑,銅綠釉在潮濕的墓中受到溶蝕,溶蝕物長年累月積於釉表,產生銀色金屬光澤,俗稱“銀釉”。漢代釉陶器形主要有鼎,鐘,盤等仿銅器,也有人與各種動物形象,還有大量倉,井,灶,水碓,磨,作坊,樓閣,池塘,碉樓等模型。以弦紋、水波紋、植物樹木紋、變形雲紋及動物紋作裝飾,形象活潑,線條流暢。 

    由於釉陶燒成較為復雜,又多作為殉葬品,在技術上和藝術效果上的要求都比普通陶器高得多。在坯體制作上比一般陶器要嚴格,幾乎一絲不苟。在器形設計、線條使用和裝飾內容上的風格端莊凝重,古樸大方,雄偉又不失秀麗,頗有青銅器之氣魄。 

    綠釉浮雕狩獵紋陶壺

    漢,高42.5厘米,口徑16.5厘米,陝西西安郭家村出土,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泥質紅陶,輪制,長頸,口微侈,削肩,凸腹,平底作假圈足。在肩腹之間浮雕狩獵紋,畫面充實,形象生動。有一人騎射,山林中分布著飛禽走獸,可辨有虎、鹿、馬、羊等,圖案栩栩如生。施綠釉,顏色略微泛黃,但光澤勻亮。 

    弦紋硬陶匏壺

    漢(前206-公元220),高27厘米,口徑2.1厘米,廣東廣州龍王崗出土,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泥質紅陶,手制,器形尤如匏瓜,口小,高頸,削肩,深腹,下腹鼓起,縮收平底。肩部有雙耳。肩、腹、足部各施弦紋,紋飾簡單。上半身施青色釉,較為草率,流動不勻,整件器形別具特色,質地堅硬,以形取勝。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