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賞析中國古代民宅中有關門的六種裝飾

賞析中國古代民宅中有關門的六種裝飾

日期:2016/12/14 22:02:17      編輯:古代建築史
概述:門是室內與外界的出入口,是建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門又被人稱為“門面”、“門臉”,說明人們對門的重視。在中國古代建築中,門的造型、裝飾也是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今天我們來看看中國古代民宅中有關門的那些裝飾吧。

  1.門神   門神是道教和民間共同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舊時人們都將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避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間最受人們歡迎的保護神之一。
 
    2.門簪   門簪是安裝門扇上軸所用連楹固定在上檻的構件,少則兩枚,通常四枚,或多至數枚,具有裝飾效果,成為舊時大門的常見構件。簪的圖案以四季花卉為多見,多雕以“春蘭夏荷、秋菊冬梅”等字樣,圖案間也常見“吉祥如意”、“福祿壽德”、“天下太平”等。只兩枚門簪時,則多雕“吉祥”“平安”等字樣。 門簪的設置,只為美觀,並無結構功用。
 
    3.鋪首   鋪首也稱獸面銜環,以威嚴斥諸視覺。“蠡”,在民間傳說是龍生九子中的一個兒子,因為他性情頑固,又習水性,所以就把“蠡”釘在門扇上,作為防火,同時也顯示莊嚴的氣勢,用來鎮魔辟邪。在這一門飾形式裡,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
 
    4.古鎖   初稱牡、閉、鑰、鏈、钤。早期為竹、木結構,起源於門闩。古鎖工藝精致,文化內涵豐富。雕花刻字如:狀元及第、長命富貴、麒麟送子、龍鳳呈祥等。尤以魚形鎖為例,在《芝田錄》中道:“門鎖必為魚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魚亦作年年有余之吉利。古鎖也寓意財富,故有“驢馱鑰匙馬背鎖”之說。後衍生至愛情永恆,家族永續,身體永康,似乎一切良願盡寓其中。  
    5.門釘   門釘本是出自木板門制作工藝的需要,但是到後來,門釘的裝飾性意義似乎更為重要了。門釘數量是有講究的。皇宮城門上的門釘,每扇門九排,一排九個,共八十一個。王府的門釘是六十三個;公侯,四十九個;官員,二十五個。到老百姓家,盡管有的是朱漆大門,但沒有門釘,所以民間把平民百姓稱為“白丁兒”。
 
    6.門墩   門墩由門座(又稱門台、門枕)和抱石鼓組成,安置在大門門軸底部,用來承托大門轉軸的底部。將門枕向外延長,上面做成鼓形,稱為門鼓,或抱石鼓。門礅的雕飾富有寓意,如“九州同居”、“吉祥如意”、“並蒂同心”、“八寶吉祥”等,寄托了人們的美好願望,使門也更加富於變化和靈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