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河北雞鳴山腳下的北魏石窟

河北雞鳴山腳下的北魏石窟

日期:2016/12/14 18:41:40      編輯:古代建築史
    北魏孝文帝時期,全力推行漢文化,熟讀儒家經典,推崇佛教,當時整個北魏就有寺院多達6478所,僧尼77200多人。孝文帝還下令建造了許多佛教石窟,特別在廣寧縣(現河北省張家口市下花園區)建造了佛教石窟,以超度和祭祀祖上的昭太後。據魏史記載,昭太後,也就是北魏文成皇帝的奶娘常氏。因文成帝出生時母親就去世了,故他的爺爺太武帝拓跋焘選常氏為乳母。常氏撫養太武帝的愛孫極為“慈和履順,有劬勞保護之功”文成帝登基後,封常氏就為“保太後”,意為保姆太後,後來竟尊為皇太後。常氏病逝後,文成帝遵常氏的遺願,將奶娘葬於雞鳴山上。《魏史》這樣記載:“和平元年(公元460年)夏四月戊戌,皇太後常氏崩於壽安宮,五月癸酉,葬昭太後於廣寧磨笄山(下花園雞鳴山)”。

    這座石窟坐北朝南,依山鑿進,窟門圓拱形,窟壁雕刻有各色佛像。石窟到底規模有多大?當時的盛況如何?因距今1500多年的變故,特別是近代京張鐵路、公路的修建挖掘,已很難考證。現僅存有一個石窟單室,揭示了當年石窟的秘密。這個石窟單室內寬4米,高3•8米,進深4米,平面呈橢圓形,後壁呈弧形,正壁中央雕鑿帳形佛龛,佛龛內雕鑿釋迦摩尼佛一尊,雙耳垂肩,體態豐滿,舉目環視,安詳端坐在蓮花寶座上,佛像背後雕有背光,邊飾火焰紋和飛天,兩側各雕一尊菩薩立像,其它各壁雕滿神態各異的小佛像,身穿通肩和雙領下垂袈裟,尖拱形背光和圓形頭光,千佛相連,栩栩如生,窟頂雕鑿蓮花寶蓋,蓮花周圍雕著樂伎飛天,飄逸潇灑,飛舞旋動。它見證了當年雞鳴山石窟的興盛,诠釋了當初佛教的輝煌,是當今研究中國宗教學、考古學、古建築學的珍貴寶藏。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