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扎什倫布寺:沉默的鐘聲

扎什倫布寺:沉默的鐘聲

日期:2016/12/15 0:27:32      編輯:古代建築史

川哥曾說過西藏不在拉薩,它在日喀則。這話一直在我心裡。對於西藏,它到底在哪裡?每個人的诠釋都不一樣。

我喜歡古剎,禅院,每去一個地方,不管它是一座城還是一個國度,只要有佛,我都會去看看。卻偏偏有個原則:凡是售票的寺廟都不會進去。突然來到日喀則,於昔日川哥的話無關。只因尼色日山下有座扎什倫布寺,便買了一張火車票就來了。

在我心裡,西藏就在一尺長頭裡,一盞酥油燈中。

西藏就在一尺長頭裡,一盞酥油燈中

扎什倫布寺:沉默的鐘聲

扎什倫布寺:沉默的鐘聲

     扎什倫布寺作為藏傳佛教六大寺院之一,自然是很想去看看。盡管有朋友提醒這是一座售門票的寺院,但還是來了。哪怕不進去看看,也可圍著整個寺院的白牆轉轉。亦如當初在色拉寺。

扎什倫布寺:沉默的鐘聲

“門票80。”走到售票窗口,還沒張口,就只聽兩個穿紅色袍子的喇嘛說道。我一愣,金錢破入佛口竟是如此生硬。該不該進去?我頓時矛盾,不及當初在色拉寺門口如此果斷。記得曾在大昭寺前曬太陽的時候,與獨白談論了關於中國景區售票的看法。獨白認為這是一種十分暴力的文明。那時,我堅持覺得:如果喜歡就進去,如果生厭看不慣,就離開。無需因一張門票就謾罵心底。再後來談到寺院收費的時候,我卻不敢如此堅持了。

我與佛的距離,只在一張門票。

扎什倫布寺:沉默的鐘聲

只覺西藏與內地不一樣,亦如藏民將大多錢財送給寺廟跟內地將大把錢財塞給寺廟是不一樣的。

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我亦是認可了西藏寺廟收費的行為。然而,偏偏撞上了自己的那條原則。瞬間顯得矯情。可在扎基寺或是次巴拉康寺的時候,我仿佛身心都在那青燈古佛中。沒有金錢與心理的負重,來去佛門,如此自由尚在。

扎什倫布寺:沉默的鐘聲

沒有鐘聲和辯經,我以為它只是一座“空城”

整個寺院占地70萬平方米,裡頭巷宇錯綜復雜,像是藏佛的一個小城鎮。方向感較弱的旅客走在裡面怕是容易迷失。只是奇怪的是,走了好久,好久,耳畔除了一個團一個團游客的喧囂就再無其他聲色。整個寺院十分安靜,似是寂靜無聲。直到在某一條有石階的巷子裡,看見許許多多喇嘛陸續而來,這才真正相信自己置身的地方還是寺院。否則,我就當它是一座完全被“文物”保護起來的一座莫大的神殿了。即便這麼說甚是不妥。但整個寺院裡除了游客,除了這些突然紛紛出現的喇嘛,竟無一個當地人轉經念經。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完全與扎基寺,次巴拉康寺不同。雖然它們小,但虔誠的力量卻裝得滿滿的。

扎什倫布寺:沉默的鐘聲

扎什倫布寺:沉默的鐘聲

整個寺院看不見辯經的喇嘛,和尚;聽不見沒有鐘聲,也沒有虔誠的世人與信徒。它其實是沉默的,不發一點聲音。一切故事只交給解說員。然而,無論有多少個解說員,多少個團,他說的,他們聽的,始終都是一樣的人物和故事。不管是今天還是明天,不管是過了春時還是盛夏,他說的,他們聽的,千遍一律,再無新的軌跡。

若只是走馬觀花的匆匆,若只是為了拍幾張紀念照,那麼還是不要驚擾它吧。

扎什倫布寺:沉默的鐘聲

扎什倫布寺:沉默的鐘聲

沉默的鐘聲,是與世人心底的談話

它的沉默太肅穆,又豈是解說員那一番話就能講得清楚的?它的沉默太莊嚴,又豈是你我喧囂就能替代的鐘聲?你不是佛,你亦是佛,我不是佛,我亦是佛,然而這個實際已歸空蕩的寺院哪裡有佛?它不過變成了一座供游客觀賞的舊址,把過去的輝煌與遭遇一遍又一遍當作故事復制了人前。

整座寺院裡,最讓我不能忘的還是放生狗放生貓,都是些無主的生靈。它們與人和平相處,仿佛是寺院裡的一名成員,整日休閒的曬著太陽,只是不思量人世。在這西藏許多寺廟都有的現象,大昭寺前更為顯著。因此也使得我對西藏一次又一次的神往。於佛前,我們與它們都是眾生,於眾生前,我們與它們一樣平等。再沒有誰因為人畜對比而惱羞成怒。然而有些時候,它們卻比我們更富有靈性,甚至是更善良。

在扎什倫布寺簡單的走了一遍,但也細心,至少沒有辜負。唯一遺憾的是沒有聽到鐘聲與辯經。

扎什倫布寺:沉默的鐘聲

它如此沉默,從我到來至離開,從日光的強烈至溫柔的褪去,它依舊沉默。連風,都沒有搖動飛檐的鈴铛。興許是俗世的聲音太吵了吧,興許是世間的紛紛擾擾太鬧了吧,以至於我沒有聽到它心底的一番禅說。

80塊錢,我等了一場苦修。然而,人處一世,終究還要多少修行才能圓滿?從生至死,從前世於今生,因果輪回,終究是有多少修行才是有止盡的?佛祖於菩提樹下成佛。我於貪婪懦弱前,何時才能將放下執念不再苦?何時才能拾起執念,使懸在心上的石頭終開了花?離開扎什倫布寺時,正是到了用食的時候。我吃了幾塊羊肉,驚歎叫好。終究為俗。

扎什倫布寺:沉默的鐘聲

我於內心的困惑與不解

沒有誰能明白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大家只覺是矛盾。卻不知矛盾裡掙扎著的是什麼。其實,我也不懂。

不懂為何一定誤以為寺院唯有鐘聲和辯經才是圓滿?不懂為何一定是世人耳朵聽得到的,眼睛看得到的才是佛?更不明白自己為何只去敞開大門的古剎,而對墊了門檻的禅院就心有芥蒂?倘若真是心中有它,又何故局於表面?只因自己是個俗人?還是把自己看作了俗人?

不禁陷入困境,從此再是不敢來扎什倫布寺了。

扎什倫布寺:沉默的鐘聲

好荒誕,不予置評。人潮裡,來來往往,除了擦肩而過,相視一笑,還有什麼?給我一個陌生吧。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這個世界。

天,漸漸暗了下來。

心中的那盞酥油燈卻漸漸在黑夜裡明亮起來。我仿佛看到了日喀則最美的日出,亦如川哥當初看到的整個西藏。

     (來源:樂途旅游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