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前五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險情基本排除

前五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險情基本排除

日期:2016/12/14 20:21:49      編輯:古代建築史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路甬祥26日在京說,目前第一至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險情已基本排除,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搶救保護工程正在實施。

    26日開幕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上,路甬祥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作了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報告說,第一至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險情基本排除,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搶救保護工程正在實施。四川、雲南、青海等省地震損壞文物得到及時搶救與維修復原。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文物安全防范工作水平明顯提高。全國文物系統館藏文物庫房面積大幅增加,館藏文物保存環境顯著改善。
      2012年4月至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開展了文物保護法執法檢查,這是1982年11月文物保護法頒布實施以來,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的第一次執法檢查。
      5月10日發布的《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指出,到“十二五”期末,第一至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重大文物險情排除率要達到100%。
      報告說,各級政府對文物保護事業的認識不斷提高,積極貫徹實施文物保護法,依法將文物保護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並實現逐年增長,文物保護機構隊伍建設不斷得到加強。
      據財政部統計,“十一五”期間,全國公共財政文物支出累計為572.5億元,年均增長37.9%,超過同期全國財政收入平均增幅21.29%的水平。
      又訊  路甬祥6月26日在作報告時指出,我國文物保護與利用的整體水平與我們這個文明古國的地位還不相稱,文物安全形勢依然嚴峻。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統計,近30年來消失的4萬多處不可移動文物中,有一半以上毀於各類建設活動。
      報告說,有的地方政府和企業法人,在城鄉建設中擅自拆除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及其他文物古跡,破壞文物環境和歷史風貌,刻意規避考古調查勘探而進行施工,造成一些文物損毀消失。
      報告指出,有些地區在發展旅游產業時對文物過度利用,甚至為建設旅游景區而損壞文物。盜竊、盜掘、走私文物和古脊椎動物化石、古人類化石等犯罪屢禁不止,大案要案時有發生,犯罪活動呈現職業化、集團化、暴力化、智能化趨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