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風雨兩千載
日期:2016/12/14 18:50:56   編輯:古代建築史劍山滄桑
明月峽老虎口
明月峽棧道
煙雨劍門關
昭化古城
煙雨翠雲廊
劍溪古橋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詩仙李白的一句由衷感歎,令無數人對這條綿延千載的陸上交通線望而卻步。古蜀道穿越秦嶺、巴山、岷山,包括了子午道、傥駱道、褒斜道、陳倉道、荔枝道、米倉道、金牛道等多條子線。時至今日,現代化的交通體系已令“蜀道難”成為一種回憶,蜀道已不僅僅是一條交通之路,更是沉澱著兩千年底蘊的文化之路。它承載著人類征服自然的艱辛,記錄著群雄逐鹿的傳奇,也譜寫著民族交流的和諧篇章。為了保存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近日,蜀道沿線的川陝12市已經啟動了蜀道申報世界文化線路遺產的工作。
“金牛開道”蜀地始通
蜀道的開鑿始於公元前3世紀秦惠文王伐蜀。關於此,還有一個“金牛開道”的有趣傳說。據《太平御覽》卷八百八十八《蜀王本紀》記載,秦惠王時,蜀王不向秦國投降,由於秦蜀之間沒有道路連通,秦王也拿蜀王沒辦法。有一次,蜀王跟幾萬人一起到褒谷狩獵,正巧遇到了秦惠王。秦惠王送給蜀王許多金子,蜀王回贈給秦惠王禮物,結果等秦王把禮物拿到手裡,禮物卻全變成了泥土。秦王大怒,但他的大臣們卻向他賀喜道:“泥土象征著土地,這說明秦國將要得到蜀國了啊。”秦惠王覺得有道理,但又怕這次分開後再也見不到蜀王了,於是命人雕刻了5頭石牛,把金子放在牛屁股後面。蜀王看到了,還以為這些牛排出的糞便就是金子,於是派了上千名士兵跟著5名壯士拖著這些石牛回國,這樣便開出了一條從秦國通向蜀國的道路。這便是最初的蜀道。
自此之後,人們便世世代代在此基礎上奮力開鑿,將蜀道一次次延伸、拓寬,印證著人類征服自然天險的堅定決心。僅以朝天峽為例,這裡地勢險峻,又是通向巴蜀的必經之地,古往今來,人們為了打通蜀道,先後在這裡修建了6條難度極高的道路,因此,這裡又有“中國交通史博物館”的美譽。這6條道路分別是:遠古時候山民們走出的羊腸小道、先秦時官府倡導在峽壁建立的棧道、峽中江邊船工們修建的纖夫道、嘉陵江上的船道、民國時期修建的川陝公路以及上世紀50年代修建的寶成鐵路隧道。
20世紀30年代修建川陝公路時,由於朝天峽的地形太過險峻,當時的工程技術人員曾試圖繞過此地另尋他途,但最終無果,於是只得在古棧道上方的懸崖峭壁上,用炸藥炸開了一條凹槽式的道路,勉強通過了峽谷。今天,這段凹槽式的公路仍然存在,被人們稱為“老虎嘴”。從“虎口”中延伸的蜀道,其艱險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