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福山樹王千年銀杏

福山樹王千年銀杏

日期:2016/12/14 18:40:07      編輯:古代建築史
    據《福山志》記載:古寺頗具規模,是膠東史載法脈延承最久的一座古剎。古寺內生長著一棵千年銀杏,至今仍枝葉茂盛,蒼翠巍峨,被譽為“福山樹王”。

    自古名寺出靈水、靈泉育古剎。在峆寺周圍,諸多泉水從石窦迸出,有數十泉皆合注於一灣,溪流觸石聲可聞數裡。寺中甘泉石流,極涼極清,注入山下集成一潭,俗稱“飲馬潭”。據《煙台志》記載: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駕東征路過此地,在此駐扎軍隊。李世民發現峆山上美景奇特,則登山觀賞。因李世民的御馬在潭邊飲水而得名飲馬潭。無論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峆泉水終年綿綿不絕、源遠流長,堪稱靈泉。

    因為有靈泉的滋潤,在峆寺大雄寶殿和藏經樓之間生長著一棵千年古銀杏,陪伴著古寺歷經六朝,樹冠幅達四、五十米,樹齡約為1200年,是一株雌雄同體的奇特古樹。從唐朝算起,雖經千年風雨滄桑,現在仍然是枝繁葉茂、生機勃勃,旺年時可結果1000余斤,被喻為峆寺的“護法神”和“福山樹王”。周圍百姓更以“樹神”祭之。這棵銀杏樹體態魁偉、優美,樹干粗壯、挺直,樹圍6.9米,需要四五個成年人才能環抱過來。古樹參天,雲冠巍峨,蔥茏莊重,給人一種肅穆偉岸之感。千年銀杏,滄桑守望,伴隨著峆寺歷經唐宋元明清各朝代,默默見證著膠東第一古剎千年歷史的滄桑,也虔誠地守護著這一方水土。2011年春,感知峆寺重建,這棵1200余年的千年古銀杏樹又發新芽,俗稱“鐵樹開花,古樹發芽”都是千年罕見之瑞兆。

    這棵古樹神奇之處還有:通常樹木在經年累月的生長中樹干都是朝著陽光充足的東南方向,而這棵千年銀杏樹的樹冠卻鮮明的朝著西北方向生長,這西北方位恰是峆寺大雄寶殿的位置,難怪被譽為峆寺的“老護法神”,可能原因就在於此吧!據附近的一位村民介紹,她年輕的時候當過紅衛兵,有一天他們這伙紅衛兵想要毀掉這棵大樹,就在銀杏樹周架起玉米秸,放火燒樹,當火勢正起的時候,大銀杏樹突然從枝干處不斷地降下水滴,撲滅了這場大火,這伙紅衛兵被古樹的神奇感應嚇得驚呆了,都喊大樹流淚了,然後四散離去。劫難後的老銀杏樹只有樹皮被火燎黑,其他安然無損。提起這棵樹,附近村民都不陌生,說起樹的來歷,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種下的,不少年紀大的村民說他們從小就在這棵樹下玩。因為銀杏樹生長千余年,飽經風雨滄桑,生命力仍然十分旺盛,因此被人視為“吉祥樹”、“公孫樹”,凡是到峆寺觀光祈福的人都要去親眼目睹古樹的神韻,駐足觀望後,人們或稱揚贊美、或與古樹合影、或禮拜祈禱,都希望這棵古樹能給自己帶來好運氣。

    峆寺恢復重建後,寺院方丈悟實大和尚為感念古樹歷經千年滄桑,虔誠守護之恩,特意在古樹周圍又栽種了上百棵小銀杏樹,每到春夏時節,古樹蒼翠巍峨,小樹吐嫩放綠,在微風中搖曳多姿,交相輝映,更像是一位鶴發童顏的千歲老人和他的子孫們講述著歷代的往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1. “福山壽海”頤和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