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元代大富豪凌恢甫覓蹤記
日期:2016/12/14 18:40:06   編輯:古代建築史 百川歸海,汪洋放波,一碧萬頃,鷗翔鱗集。位於晉江出海口的石獅蚶江鎮,擁有綿長曲折的海岸線,自古坐擁通商口岸優勢,海外商貿昌盛,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去過蚶江的人必然會聽說過六勝塔,這座有“世界最早建成的第一航標高塔”之稱的巍巍古塔,屹立於石湖金钗山之巅,古時塔上層層綴滿燈籠,遠望猶似一枝擎天紅燭,點亮閩南萬家漁火,照亮通向世界的海上絲綢之路。
“六勝塔”這一名稱的來源,據說與佛教中的“六勝緣”有關,所以六勝塔不光是一座航標塔,同時還是一座佛塔。六勝塔始建於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由檀樾薛公素和僧祖慧、宗什募資建造;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該塔被元軍毀壞;元順帝至元二年(1336年),該塔由蚶江地區的錦江富商凌恢甫獨資重建。
在古代,建造一座像六勝塔這樣的石塔,其工程之巨、花費之大是難以想象的,而且據錦江人介紹,凌恢甫除了重建六勝塔外,在蚶江當地還搭亭、蓋廟、修路、築碼頭,並且營建過“五落大厝”,屬富甲一方之人。然而奇怪的是,凌恢甫究竟為何許人卻無人能說清,在古代文獻中鮮見有關於他的記載,今在錦江當地也已無凌氏後裔。凌恢甫就像一道閃電,在歷史的天空中亮麗劃過之後,即消匿無蹤。如今惟余六勝塔、東岳古寺、“壁將軍”等物,能讓後人借以憑吊這位“神秘人物”。
遺跡良多歷史留痕
石湖古地,江海會聚之處,獵獵北風自海上乍起,卷動衣袂,如戰旗般張揚著時光的冷峻。憶古昔,唐代航海家林銮在石湖留下“林銮渡”,五代刺史留從效於此處築下寨城,南宋丞相梁克家曾就讀於金钗山的魁星堂,明代大將沈有容在灣畔興修了“沈公堤”,愛民如子的曾櫻留名於“再借亭”……歷史剪影已隨長空流雲散蕩而去,幸留斑駁遺跡固刻累累英名。
“如果沒有六勝塔,凌恢甫也可能早被人遺忘,哪怕他曾經富可敵國。”曾有文史界老專家在和我聊天時這樣說道。的確,萬貫家財不過虛缈塵風,如果沒有能讓後世瞻仰之物,何以流芳千古?
今觀石湖六勝塔,系渾體花崗巖石砌,為仿木結構的樓閣式塔建築,八角五層,底圍約46米,高約31米。其外形與結構,跟泉州開元寺的東西塔略同,是由外壁、回廊及塔心三部分組成的;每層設四門、四龛,且位置逐層互換;石龛雕有石佛,龛外兩旁有浮雕“金剛”、“力士”等造像;也有塔檐、平座等等。此塔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是,塔的橫梁上刻有建造者的姓名和時間。底層南面拱門的門額上懸一塊“花帶碑”,上刻“萬壽寶塔”四個字,右側則有石梁刻著“至元丙子臘月立”“檀樾錦江凌恢甫建”等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