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福山壽海”頤和園

“福山壽海”頤和園

日期:2016/12/14 18:51:30      編輯:古代建築史
    慈禧晚年喜歡在頤和園處理朝政、接見政要、舉行典儀。據貼身宮女榮兒回憶,農歷每年的五月初至八月底,慈禧都會在頤和園長期燕居,命人在樂壽堂搭上天棚避蚊消暑,每天遛彎兒聽書、賞鳥觀魚、散志澄懷,做足了湖上的神仙。慈禧為何如此喜歡頤和園?這還要從乾隆皇帝為母親祝壽說起。

頤和園建築彩畫上的吉祥圖案和園林全景。(滕磊攝)

    1751年是乾隆的母親60歲大壽,一向強調“孝治天下”的乾隆皇帝於1750年決定在西湖甕山風景區建造一座園林,為母親祝壽。他下旨在甕山圓靜寺舊址興建大型佛寺“大報恩延壽寺”,發布上谕將甕山改名為“萬壽山”。同時,他又下旨整治西湖水系,並改名為“昆明湖”。萬壽山南麓沿湖一帶的廳、堂、亭、樹、廊、橋等成片的園林建築也陸續破土動工。乾隆借《詩經·伐檀》中“河水清且漣漪”的詩句,將這座園林命名為“清漪園”。

    1764年清漪園全部完工,前後歷時十五年。園內的各種建築物和建築群組共計101處。此外,還有園林小品、碑碣、摩崖石刻、橋梁等。整座園林從構思到布局到裝飾細節無不體現了祈福祝壽的美好願望,如從空中鳥瞰,萬壽山山體形似蝙蝠,昆明湖水面形似壽桃,寓意著“福山壽海”;而昆明湖中三座島嶼象征著“蓬萊”、“瀛洲”和“方丈”,自古以來便是人們追求長生不老的仙山;還有建築彩畫中無以計數的“福壽”吉祥圖案等。乾隆皇帝後來在《萬壽山昆明湖記》中,也明確表達了祝壽是建造清漪園的主要意圖之一(還有“治水”的目的)。

    1860年,英法聯軍進抵北京,三山五園付之一炬。慈禧垂簾聽政後,一直想重修一座園子作為“頤養天年”之所。1886年,她授意奕劻、李鴻章等人動用海軍軍費重修清漪園,並以光緒的名義頒布上谕,將清漪園改為“頤和園”。重修工程一直持續到1894年慈禧60歲時才基本完成,前後歷時八載,恢復建築97處。重修後的頤和園雖不如清漪園恢弘瑰麗,仍然集中國皇家園林藝術之大成。為了慶祝60大壽,慈禧准備在頤和園排雲殿(大報恩延壽寺舊址)舉行盛大的“萬壽慶典”。不料甲午戰爭爆發,軍費被挪用的清朝海軍全軍覆沒,在舉國的憤怒之下,雖然慈禧知趣地將慶典取消,但仍難逃禍國殃民的罵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