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杭州六和塔

杭州六和塔

日期:2016/12/14 18:50:48      編輯:古代建築史

杭州六和塔

杭州六和塔

杭州六和塔

    六和塔坐落在浙江省杭州市錢塘江北岸的月輪峰上。六和塔所在地原來是五代吳越國王的南果園,塔始建於北宋開寶三年(970年),是錢弘淑捨園所造,同時還建造了塔院,建塔的目的是為了鎮壓錢塘江的江潮。六和塔塔身共九層,高五十多丈,巍峨突起,依陸俯看錢塘。塔的頂層裝有明燈,為夜晚航行的船只指路。宣和三年(1121年),六和塔毀於兵火,現在保存的磚築塔身,是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重建的,到乾道元年(1165年)才全部竣工,歷時十年。

    六和塔木檐十三層,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重新修建,塔的內部有六層是封閉的,七層與塔身的內部相通,成“七明六暗”,外觀13層,自外及裡,塔可分外牆、回廊、內牆和小室四個部分,形成了內外兩環。內環是塔心室,外環是厚壁,回廊夾在中間,樓梯置於回廊之間。外牆的外壁,在轉角處裝設有倚柱,並與塔的木檐相聯結。牆身的四面開辟有門,因為牆厚達4.12米,故而進門後,就形成了一條甬道,甬道的兩側鑿有壁龛,壁龛的下部做成須彌座。穿甬道而過,裡邊就是回廊。內牆的四邊也辟有門,另外的四邊鑿有壁龛,相互間隔而成。內牆厚4.20米,故而每個門的門洞內,也形成了甬道,甬道直通塔中心的小室。壁龛的內部鑲嵌有《四十二章經》的石刻。中心的小室原來是為了供奉佛像而設的,為仿木建築,制作講究。六和塔所有壺門的造型,線條流暢,圓潤美觀,是南宋時期典型的做法。塔身的第七層和塔剎是元代重修的。

    六和塔中的須彌座上有二百多處磚雕,磚雕的題材豐富,造型生動,有斗奇爭妍的石榴、荷花、寶相,展翅飛翔的鳳凰、孔雀、鹦鹉,奔騰跳躍的獅子、麒麟,還有昂首起舞的飛仙等等。這些磚雕,與宋代成書的《營造法式》所載十分吻合,是中國古建築史上珍貴的實物資料。

    六和塔的名字來源於佛教的“六和敬”,當時建造的目的是用以鎮壓錢塘江的江潮。塔高59.89米,其建造風格非常獨特,塔內部磚石結構分七層,外部木結構為8面13層。清乾隆帝曾為六和塔每層題字,分別為:初地堅固,二谛俱融、三明淨域、四天寶綱、五雲覆蓋、六鱉負載、七寶莊嚴。

    六和塔是杭州著名的風景點之一,游人到此,既可欣賞古塔的雄姿,又能領略錢塘江的風光,所以歷代有不少的文人墨客作詩詠歎,有詩雲:“孤塔凌霄漢,天風面面來。江光秋練淨,岚色曉屏開”,真實地描繪了六和塔和錢塘江的風光。六和塔外形雍容大度,氣宇不凡,曾有人評價杭州的三座名塔:六和塔如將軍,保俶塔如美人,雷峰塔如老衲。從六和塔內向江面眺望,可看到壯觀的錢塘江大橋和寬闊的江面。1961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0年代在六和塔近旁新建“中華古塔博覽苑”,將中國各地著名的塔縮微雕刻而成,集中展示了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的成就。

    名人轶事

    相傳梁山泊英雄南征方臘,宋江將兵馬駐扎在六和塔外的寺廟內,魯智深與武松忽聽得錢塘江上潮聲雷響。魯智深是北方人,從沒聽說過錢江潮,以為是戰鼓聲,便起身准備迎戰。後來僧人跟他解釋,方知這是潮信。於是他想起以前出家時師父說過“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的偈言,覺得這是宿命,便在六和塔邊圓寂坐化了。

    1936年4月,在六和塔下舉行過一場電影明星的集體結婚,由著名民主人士沈鈞儒證婚,藍蘋(即江青)與唐納、趙丹與葉露茜、顧而已與杜小鵑三對新人結為夫婦。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