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四椽栿 - 木結構古建築掃盲

四椽栿 - 木結構古建築掃盲

日期:2016/12/15 0:23:56      編輯:古代建築史

研究木結構古建築,尤其是早期大木作,必須要讀懂《營造法式》,這本書是北宋時期李誡所著,刊行於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至今已九百余年,讀懂這麼古老的書並非易事。

 

    學習《營造法式》,首先要記住各個部件的名稱和其所處的結構位置,我計劃通過新浪博客發表“木結構古建築掃盲”系列,通過圖片標注和文字注釋的方式,每篇文章介紹一種構件,幫助更多朋友讀懂古人留下的建築精髓。

 

    《營造法式》是必備書,市場上有很多版本,價格差異極大,我們學習《營造法式》是為了讀懂它表達的建築信息,不是為了研究版本咬文嚼字,買最便宜的就足夠用了。

 

    第一篇先來講講“四椽栿”

 

   四椽栿(sì chuán  fú)

 

 

   九百多年前的書現在讀起來有不少生僻字,我在文中盡量標出注音

 

    栿就是梁,建築的縱向主要承重構件,栿上面橫向的構件是槫(tuán),現在稱為檩條,槫上面縱向搭的小木棍是椽,兩條槫之間的椽子稱為一架椽,上圖這條栿托了四架椽子,稱為四椽栿。

 

    四椽栿的概念其實很簡單,托四架椽子的梁就是四椽栿,同理托六架椽子的梁就是六椽栿,托八架椽梁的就是八椽栿,以此類推。

 

    這張照片是僅存的七座唐代木結構建築之一山西芮城廣仁王廟正殿,大殿進深是四架椽,使用了一根四椽栿,這種梁架結構可表述為:四椽屋四椽栿通搭用兩柱。

 


山西芮城廣仁王廟正殿外觀

 

 

    四椽栿不僅單獨使用,還出現在一些組合式主梁結構中

 


    這張照片是山西壺關清流老君廟的元代正殿,2013年夏天東次間和東山牆倒塌,使我們能夠完整地看到大殿梁架。這座房子進深是六椽,主梁采用四椽栿對乳栿的組合結構。兩段梁的結點在內柱頭上。

 

    通過這張圖片我們可以知道,只要上面托著四架椽子的梁就叫四椽栿,無論單獨使用還是組合使用。

 

    “乳栿”特指托兩架椽子的梁,以後另起一篇詳敘。

 

    這種結構可以表述為:六椽屋四椽栿對前乳栿用三柱。注意這個“前”字,這是我喜歡加上去的,用以表明乳栿的位置,靠近門的為“前”,如果乳栿加在靠近後檐位置,這裡就換成“後”字。

 

 


    這是2013年10月6日拍攝的壺關清流老君廟現狀,這座長治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坍塌後無任何善後措施,一直就這麼露天淋雨。

 

 


    晉東南地區保存下來的早期木結構古建築有相當大一批進深為六椽,梁架采用四椽栿對乳栿,這種組合梁的好處是可以用較短的梁蓋出進深更大的房子。這張照片是山西長子善村龍王廟元代正殿,山牆塌了,梁架完整顯現。

 


經過網絡呼吁和媒體的關注,善村龍王廟現在已經得以修繕,這是2012年10月即將完工的善村龍王廟正殿。

 

 


這張照片是山西長子壁村三嵕廟元代正殿內部,同樣采用的是六椽屋四椽栿對乳栿用三柱。這座大殿西縫梁架前傾嚴重,已經搖搖欲墜。  

 


長子壁村三嵕廟正殿外觀,拍攝於2012年4月,近一年半以來沒有這座大殿的消息,不知近況如何了。

 

    我發起的“隨手拍救古建”活動是希望通過公眾參與,不斷曝光失修古建現狀,共同督促職能部門盡早搶救,歡迎您的參與。

 


六椽屋四椽栿對乳栿的梁架結構不僅用於廟宇等殿堂建築,同樣也用於民居。這張照片是山西高平神農鎮清化寺最後一進院張福民居的正房,過去認為是廟裡的房子,今年我通過解讀台基題記發現這是一處有明確年號的元代民居,且題記年號與建築形式相符。

 

 

    現在發現的古民居中元代以前的一座沒有,元代有明確年號且與建築形式相符的僅存兩處:高平姬氏民居和這處張福民居,然而可稱為國之重寶的張福民居三座五間六椽大屋全部損毀嚴重,令人痛心!

 


張福民居正房全貌,坍塌損失慘重!

 


這座房子的進深也是四椽,使用一條主梁,但是主梁下加了內柱,還能稱為四椽栿嗎?答案是肯定的,四椽栿是構件名稱,與其怎麼結構無關,這座進深四椽的房子用了一條梁通搭,雖然下面加了內柱,它仍然是四椽栿。

 

    這張照片來自河北涉縣成湯廟山門

 


涉縣成湯廟山門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斷代為金,但我個人並不認同這個結論,我覺得這座山門無論整體還是細節,明代建築的可能性更大。

 


這是遼代建築天津薊縣獨樂寺山門的內部結構,也是一條四椽栿當中加了內柱,分隔成各為兩椽的前後兩部分,只要梁是一根完整的大木頭,它仍然是四椽栿。

 


建於遼統和二年(984年)的薊縣獨樂寺山門,精彩遼代大木作

 

 

四椽栿不僅用於主梁,也用於上層梁架,北方的古建築幾乎都是抬梁式,層層大梁相疊,長度逐層遞減,形成建築的山尖,在上層梁架中承托四架椽的梁同樣也稱為四椽栿。

 

    無論是單獨使用、組合使用,還是在上層梁架中使用,托舉四架椽的梁都稱為四椽栿。

 

 

    另外多說一句,研究古建築只看書本紙上談兵是不行的,一定要走出去,結合實物,書本上的知識才更容易理解。  

 

    木結構古建築掃盲的開篇“四椽栿”就先講到這,下一篇我們來學習“六椽栿”。

(來源:愛塔傳奇)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