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即墨現千年歷史神秘古碑
日期:2016/12/14 18:40:07   編輯:古代建築史 隨著一塊古碑浮出水面,一個千年歷史的古寺廟終於現出“真身”。即墨移風店鎮大壩村村民在大沽河畔發現一塊保存完好的石碑,上面記載著關於一處古寺廟的文字,讓古老的傳說變成了現實。
美麗的大沽河畔,有一個村莊叫大壩村。因為地處大沽河邊上,所以這裡的自然風光旖旎,生態保護完好。大壩村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連年風調雨順,得益於村外曾有一處古寺廟。相傳千年前,有一外地商人遇到劫匪後,在大沽河畔迷路,恰又遇暴雨,被困在此處數日。後來饑寒交迫,靠著大沽河沖下來的河鮮充饑。生存了下來後,這名外鄉人為感恩,重新返回在河邊修建一座寺廟,年年上供祭拜。後來到了明代,大壩村村民從外地紛紛搬到寺廟旁邊居住,因為有了寺廟的保護,村民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再也沒有發生大的自然災害。
原來以為這只是老輩的一個傳說,沒想到會是真的。”昨天上午,大壩村村民張明日介紹說,前不久,在大沽河治理時,挖出一塊漢白玉石碑,上面就有一段關於寺廟的記載。雖然石碑是民國時期所立,但充分說明村裡的傳說確有此事。“後來查證了許多文史資料,發現了有關大召寺的記載。”張明日說,為了進一步證實傳說的真實性,他和幾名村民分頭開始查證,來到即墨市檔案局和博物館等查找相關史料。在即墨村莊志和即墨縣志上,找到了關於大召寺的一些文獻資料,雖然文字記載不多,但足以證明寺廟的真實存在。
昨天,即墨市博物館專家對石碑進行了求證。根據史料上少量記載大召寺的文字推斷,大召寺確實存在。大召寺原址在大壩村南沙嶺南200米的河崖之內。“古代大沽河畔,由於風光秀麗,經濟比較繁榮,這裡寺廟也比較多。”即墨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據史料記載,大沽河畔的移風店鎮,也就是新發現的大召寺附近不遠處,就有一處龍山文化遺址,證明這裡在數千年前就有人居住,後來隨著經濟越來越繁榮,興建的寺廟也多了起來。目前在移風店大沽河畔遺留下來的就有玉皇大帝廟、龍王廟等多個歷史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