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呈坎古村元代古橋被沖毀 道路已基本恢復通暢

呈坎古村元代古橋被沖毀 道路已基本恢復通暢

日期:2016/12/15 16:30:13      編輯:古代建築

  羅東舒祠一側牆面被水沖垮,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維修。

  穿過呈坎古村落的眾川河。

  呈坎村民正在清洗家具上的淤泥。

  挖掘機在鏟除受災嚴重的地方的淤泥。

  70歲的王永名在犯愁淤泥沒有辦法弄出去。

  醫務工作者正在進行災後消毒。

  志願者正在幫助村民清除淤泥。

  呈坎村一村民家中大量物品被浸濕,只能拿到家門前曬干。

  6月30日,安徽省皖南地區遭遇暴雨襲擊。受暴雨影響,黃山市徽州區呈坎村內多處古建築受損。其中有700多年歷史的環秀橋被沖垮,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羅東舒祠內一面牆體也被洪水沖倒。截止到昨日下午,環秀橋上被沖走的木質結構已找到60%,羅東舒祠也已初步完成排險、清淤等工作。

   元代古橋毀於洪水

  6月30日11:10,橫跨在呈坎村眾川河上的元代古橋環秀橋在洪水的沖擊下轟然倒塌。在橋頭居住的呈坎村村民朱小飛目睹了環秀橋倒塌的一幕。

  朱小飛告訴記者,6月30日上午,洪水順著眾川河激流而下,11時左右,洪水已經漫過河沿,淹沒河邊的道路,開始湧進村民家中,自家木質結構的房屋在洪水的沖擊下發出“啪啪”的響聲。朱小飛急忙扶著樓梯下樓查看,此時洪水已經沖開房屋前門灌進屋內。由於水流較急,朱小飛在水流中身體失控,被水流沖著從自家後門漂到了屋子旁邊的鐘英街上。當時的洪水已經漫過了朱小飛的頸部。

  門外,順著水流而來的大量毛竹、樹干被阻隔在環秀橋上的兩根木柱之間。在毛竹、樹干的不斷沖擊下,環秀橋終於不堪重負而倒塌,橋上的石板也在水流的沖擊下不知去向。

  古橋木質材料已找到60%

  7月2日上午,記者來到環秀橋前時,幾個人正在橋頭搜尋整理木質立柱等物品,並將其統一安置在一起。呈坎八卦村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長方順來告訴記者,幾天來,公司每天都派出20多人組成的搜尋隊伍,沿著眾川河往下游搜尋環秀橋上的木質材料。

  “目前已經搜尋到了60%的材料。”方順來說,截止到7月2日16時許,工作人員已經沿著眾川河往下游行走了20多公裡。待環秀橋上的材料搜集完畢後,會按照文物部門專家做出的修復方案對環秀橋進行修復。如果有些材料缺失,他們會找到老手藝人按照環秀橋的原貌對其進行最好的、最完善的修復。

  羅東舒祠遭浸泡牆體倒塌

  環秀橋北側不遠處就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羅東舒祠。此次洪澇災害中,羅東舒祠內大量木質結構的建築遭洪水浸泡,祠堂西南角的“女祠”的一面牆壁也在洪水的沖擊下倒塌。

  羅東舒祠的管理人員羅會定告訴記者,6月30日上午洪水來襲時,大水順著羅東舒祠的大門往祠堂內灌。短短十幾分鐘的時間,大水就漫過庭院湧入享堂。

  9時許,大水順著享堂的後門縫隙往外冒。眼看水位越漲越高,羅會定只得逃到祠外求生。

  祠內的水越積越多,享堂西南側的一扇木門被水沖開,10時左右,在水流的沖擊下,女祠的南牆轟然倒塌。

  當日洪災,羅東舒祠內的最高水位達到1.6米。除了牆壁倒塌外,享堂內的木質立柱以及木質牆壁也遭到洪水的浸泡。7月2日下午,記者在祠堂看到,享堂內1米多高處的牆壁上仍然可以看到洪水消退後留下的水漬痕跡。

  已基本做好清淤排險工作

  7月2日上午9時許,記者來到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羅東舒祠時,幾名維修工人已經在女祠倒塌的牆體周圍進行維修。工人羅承業告訴記者,他們目前首要的任務是將倒塌牆體的磚頭整理出來並對牆體進行加固排險。

  當日16時許,維修人員將倒塌牆壁的磚塊全部收集齊,堆放好。洪水過後,羅東舒祠的庭院、享堂內積存了大量的淤泥,深度超過10厘米。截止到7 月2日17時許,羅東舒祠享堂內的積水與淤泥已經基本被清理干淨。祠堂庭院內以及擺放牌匾的房屋內還有部分積水和淤泥,預計將會在今日清理完畢。

  進展

   村民生活逐步恢復正常

  7月2日下午,在村民、工作人員以及周圍鄉鎮志願者的協作下,呈坎村內被雜物覆蓋、被洪水沖擊的道路已基本清理完畢,恢復暢通。除了恢復道路之外,災後的防疫工作也在有序進行。7月2日15時許,呈坎鎮衛生院的醫護人員趕到呈坎村,給村民免費注射鉤端螺旋體疫苗。除此之外,讓村民了解災情,對村民進行災後的心理輔導工作也將展開。

  記者在呈坎村內走訪時發現,村民家中已經恢復供電。飲用水的恢復工作也在緊張進行中。從7月2日上午開始,村民開始陸續將自家房屋內被洪水沖擊、沾滿淤泥的衣物和家居用品搬到眾川河邊,對這些物品進行清洗晾曬。

  國家文物局專家或將今日到達

  7月2日17時左右,呈坎村內被洪水沖擊的道路已基本完成清淤、打通工作。呈坎八卦村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長方順來說,從今日開始可以考慮讓少量關注呈坎受災情況的人進入村子。“讓他們看到真實的呈坎,受災的呈坎。”方順來說,他也希望能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洪災給呈坎造成的破壞,讓更多的人關注呈坎,支持呈坎。

  方順來說,預計在一周的時間內,將會逐漸恢復呈坎村正常的秩序,恢復旅游。黃山市徽州區文廣新局局長婁光輝說,呈坎村內的這些文物古跡都是無價之寶,預計今日上午國家文物局的專家將會趕到呈坎村,了解呈坎村的受災情況,提出下一步的維修保護方案。

  救援

  女婿背岳母上閣樓躲過一劫

  胡紅英今年80歲,獨自居住在環秀橋下游50米處的一處古宅內。6月30日上午洪水湧入家門時,胡奶奶正在家中做家務。眼看著洪水漫過大腿,她只能往家中的板凳上躲。

  慌亂之中,胡奶奶從板凳上掉了下來,“我以為我會死掉。”就在胡奶奶絕望之際,住在眾川河下游的女兒女婿趕到家中。女婿背著她躲到閣樓上,才算逃過一劫。

  幸運的是沒有再往前走一點

  今年81歲的江山六與老伴一起居住在羅東舒祠東南角的一處民房內。洪水沖入庭院時,老夫婦倆一人堵著前門一人堵著後門,他們想用這種辦法對抗洶湧的洪水,挽救家中的財產。可短短十幾分鐘的時間,洪水就將家中的院牆和後門沖垮。屋內的煤氣罐、桌子等物品隨著洪水漂向遠方。

  江山六想順著水流追回家中物品,被兒子江有文攔下。江有文將二老安頓到二樓,他則趟著一米多深的水去追被水沖走的物品。

  在羅東舒祠南側,江有文剛從水中撈起一個櫃子,他前方的羅東舒祠南牆就倒塌了。“還是挺幸運的,要是再往前走一點,可能就會被砸到。”

  發布

  黃山、宣城因災死亡失蹤15人

  晨報訊6月30日以來,黃山、宣城市遭受強降雨襲擊,造成多地水位迅速上升,發生山洪暴發、塌方等災害,災情嚴重。

  記者從省民政廳了解到,這場暴雨災害導致10人因災死亡,5人失蹤,受災人口達到51.3萬人,其中黃山市徽州區呈坎鎮、楊村鎮,旌德縣廟首鎮、白地鎮等村鎮災害損失嚴重。

  目前省民政廳、水利、國土等部門正在災害損失嚴重的村鎮實地查看災情,現場指導搜救、安置災民工作,詳細了解災害造成的失蹤人員搜救、災害發生後受災群眾的轉移安置和基本生活情況。為了防止次生災害發生,目前正在排查隱患點,將盡快啟動救災工作。

  根據民政部門的最新統計,這場暴雨災害,導致受災人口51.3萬人,緊急轉移安置10.2萬人,倒塌房屋1115間,嚴重損壞房屋6520間,直接經濟損失12.6億元,其中農業損失3.6億元。省民政廳表示,國家減災委、民政部於7月1日20時啟動國家四級救災應急響應,並派出工作組前來我省指導救災工作。省民政廳已會同省財政廳下撥救災應急資金318萬元。

  志願者在行動

   大學生志願者支援災區

  7月2日9時左右,呈坎村內來了20多位頭戴紅帽子的志願者。他們是來自黃山學院的學生。黃山學院團委副書記邱慧告訴記者,該校一些學生在得知呈坎村受災之後,主動要求到呈坎村進行志願服務。2日上午,在該校團委老師的帶領下,23名學生趕到呈坎村內。

  到達村內後,學生們分頭行動,幫助村民家清淤、晾曬物品、清理村內巷子裡的淤泥。從9點到17點,忙碌了8個小時,學生們都變成了“泥人”。“我覺得能為國家的文物古跡做些事情,累一點值得。”大一學生張敏笑著說道。

  A08-09版采寫:晨報記者王崗王小英通訊員張偉

  攝影:晨報記者蘇一凡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