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元代古鎮猶在 水鄉河街共生

元代古鎮猶在 水鄉河街共生

日期:2016/12/16 18:31:36      編輯:古代建築

召樓古鎮上的奚家老宅  古意                    

 
 
    起始於元朝初期,橫跨元明清3個朝代的召樓古鎮一度“養在深閨人未識”,但如今將迎來又一春。昨天,記者從闵行區有關部門獲悉,該區已經正式啟動召樓古鎮改造計劃。
    
9處不可移動文物
    
    召樓,又稱召家樓、召稼樓,位於今天的闵行區浦江鎮革新村。根據史料記載,它於元大德年間形成村落,興起於明嘉靖、萬歷年間。清光緒《南匯縣志》稱:召稼樓鎮“跨王家浜為市,商店六七十家,居民約百余戶,水道四通,航行稱便。奚氏列第相望,書香不斷,稱望族焉……”
    
    文物專家考察後認為:這裡不僅是闵行境內保存最完整的古鎮,而且就其現存規模和文化內涵來說,在上海也很少見。現有文物保護單位和最近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有9處,如梅園、禮耕堂、寧儉堂、道南橋等,都屬於古建築或近現代代表性建築。
    
明年6月完成改造
    
    但由於年久失修等原因,近年來古鎮已經“垂垂老矣”。文物保護專家、人大代表等多次呼吁對古鎮進行保護。為此,在闵行區政府協調下,區文廣局、水務、環保、建管等部門,共同確定了召稼樓古鎮的修復改造項目。
    
    目前,古鎮的規劃已由同濟規劃設計院在明年6月左右全面完成。根據規劃,召樓古鎮定位為歷史文化風貌區,利用眾多保存較為完好的名宅故居、傳統街巷、古橋和河道等,體現原生態的江南水鄉河街共生的風貌特征。
    
    同時,為了展現浦東東廂文化的特征,還將在古鎮裡建造專門的展館,展現浦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一些有地域特色的歌謠、諺語等,挖掘出古鎮豐富的文化內涵。
    
    據了解,古鎮的第一期改造工程在200畝左右,最終將達到700畝。為了讓都市人更好地親近古鎮,古鎮將在保護好風貌區原汁原味的前提下,在外圍建造一些農家樂等都市旅游項目,形成一條新的都市旅游線路。每年,將結合“龍躍浦江”端午文化節等民俗活動,讓古鎮煥發出新的青春。
    
    據悉,現在古鎮保護改造工程已經進入水系整理階段,暫時遷出的原住居民也將在改造結束後重回故地,成為活的古鎮的一部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