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灣古鎮 感受歷史的變遷
日期:2016/12/14 18:38:49   編輯:古代建築史 窯灣古鎮在東周時期為鐘吾國轄地。
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開鑿的京杭大運河經過此處,使其成為一個有小鎮模樣的地方。
公元618年,唐朝實行州縣制,此處建鎮,始名隅頭鎮。
公元1668年,郯廬大地震,隅頭鎮被毀,後遷往鎮南運河拐彎處築窯燒磚,重建新鎮。過往船只多在此停泊,窯灣由此得名。
古鎮界牌樓,圖片作者:卞傳軍
窯灣遠離城市,偏居一隅,雖未遭到戰火的破壞,但歷經歲月滄桑和自然變故,特別是經歷過文化大革命中的人為破壞,加之多年來地方沒有刻意保護,這顆曾是大運河上的明珠,在相當長的時間是風采全無,鱗次栉比的老屋,多是斷壁殘垣;運河上的蘆葦線因為無數艘貪婪的采砂船而消失殆盡。可喜的是,在眾多有識之士的呼吁下,政府的搶救保護工程已初見成效。
北門鎖鑰
在古鎮流連時,仿佛緩緩推開了一副沉寂多年的歷史畫卷:一座座哨樓威嚴聳立,獵獵戰旗呼啦啦作響。三面環繞的駱馬湖、大運河和老沂河,宛若綿長柔韌的血管,生生不息滋養著繁華或衰落的古鎮。伸手可觸的古建築,廊檐出夏,青磚斑駁。曲線優美的黛瓦間搖曳著泛黃的秋草。蘇北水鄉古鎮的質樸雅韻,就這麼水靈靈地從老街深處輕煙流雲般撲面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