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杭州桐廬縣江南鎮東部荻浦村

杭州桐廬縣江南鎮東部荻浦村

日期:2016/12/14 18:33:47      編輯:古代建築史

荻浦村

    荻浦村位於杭州市桐廬縣江南鎮東部,與富陽交界,全村共有1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378人,農戶645戶,以申屠姓氏為主。村域歷史悠久,距今已有900年許,文化底蘊豐厚,有省級文保單位2處(申屠氏宗祠和保慶堂),鹹和堂(明代)正在申報。孝義文化、古戲曲文化、古造紙文化、古樹文化為村四大特色文化。古建築至今保存良好,多以明清時期的徽派建築為主。

    荻浦村有宋代的范井,明代的水系,清代的石坊,廟庵,祠堂,民居等四十余處。更為難得的是,還保存有三座較完整的明代房屋建築。

    孝子牌坊是清乾隆皇帝為表彰荻浦村村孝子申屠開基而建的。文革期間,這座牌坊首當其沖成了“破四舊”的目標。留著大清三十年乾隆皇帝的親筆,非常具有文化價值。

    松垅生態景觀區面積40畝,現有十多株樹齡200年以上的古樹。最老樹齡已達880年。相傳很久以前,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突然間烏雲密布,風雨大作,一聲巨響後,人們發現這原本粗大壯實的樹只剩半棵,另一半不知去向。與此同時,深澳村青橋頭,新發現了半棵樟樹,從樹干到樹冠,都可以與荻浦的半棵合而為一。人們議論紛紛,啧啧稱奇。原來,荻浦、深澳兩村均姓“申屠”,同根同宗,把此樹一分為二,是老祖宗的安排!後來,人們便把這兩棵樹稱為“兄弟樹”。

    申屠氏宗祠是省級文保單位,建於明成化年間,後毀於兵火,清康熙年間重修時,采用石木混合梁柱結構。祠堂門口的旗桿和石鼓,這是舊時規定的建築形制。申屠氏是個人才輩出的家族,有漢代丞相、尚書令,提據史端公等。還有新中國第一任名航總局局長沈圖。聽村裡老人講,沈圖的族名叫“申屠逸松”。沈圖是新中國民航事業的創建人之一,為民航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保慶堂是省級文保單位。保慶堂前廳為接客廳,正廳為戲台,徐玉蘭等名角都曾在這個戲台上展現風姿。三進為香火廳。

    保慶堂是明代尚書姚夔為報舅舅大恩而建,也是荻浦村的孝義文化的體現。保慶堂建築可以說“雕欄刻棟、逢木必雕”,這裡的每一根梁、棟,枋、斗拱等,全部精雕細刻,有人物、靈獸、百鳥、回紋等,布局嚴謹,造型優美。镂空的人物圖雕面部表情逼真,服飾飄動自然,連眼角、指間處也刻得毫不含糊。特別是牛腿,雕刻精美、十分華麗。

  1. 上一頁:
  2. 下一頁: